前些天有伙伴傳信件來,擔心因為柯羅莎颱風來襲時對東部海岸的影響,因此花蓮水璉海灘有可能像前年龍王颱風侵襲花蓮一樣,打算蓋堤防。伙伴們目前正在密切關注後續狀況,不過,我想到台灣有一千多億台幣的經費將用在所謂「治山防洪」,就相當担心。
中研院
就如同
一、可以讓住在海邊的民眾覺得較安心。
二、消耗預算快。
三、沈入海中的消波塊具集魚效果(但也改變海邊生態)。
四、水利工程界認為比傳統護堤更具消波防災功能。
缺點有十三項,節錄部份:
一、使民眾與海洋疏離,住海邊的人下海不便。
二、改變海岸地形地貌,破壞原本穩定的生態環境,而且反而會使沙灘流失、走位,改變潮間帶生物相。
三、破壞海岸自然景觀,損失觀光資源及台灣民眾的海洋遊憩活動。
四、消波塊需大量水泥及沙石,原料來源需採礦,破壞地表水土保持及地形景觀。
五、水泥製造需消耗大量能源且造成嚴重空氣污染。
六、海浪衝擊消波塊易造成鹽霧,易使得陸上植物枯萎及家電用品鏽蝕。
七、無法取代天然海砂、礁石及珊瑚礁等自然結構的消波功能。
我們常號稱台灣是個寶島,但是這些年來大量的海埔地、海港、海岸公路不斷建設,也丟下大量的消波塊,護堤,造成如同「監獄台灣」般的水泥圍牆,台灣寶島變成了台灣「堡」島。
專家學者不斷呼籲,珊瑚礁、紅樹林等自然海岸才是人類對抗天災最好的屏障,除了省下人民的納稅錢,又可以讓民眾親近海洋,認識海洋,這也是重新找回海洋文化最基本的條件啊!
臺灣本土兵馬俑 ...寫於2003.6.6
上週六、日專程到花蓮七星潭海岸附近,看正在施工中的消波塊。
一般海岸線丟的消坡塊是直接擺置在海邊最邊邊,也就是海浪打得到的地方,顧名思義,是希望波浪打在這巨大的水泥塊上,消除波浪直接對海灘沙石的侵蝕。
但是,非常奇怪的,七星潭海邊丟的消波塊離岸邊近百公尺,而且挖了長長的壕溝,把消波塊埋在沙裡,看照片你會彷彿是在看挖掘中的兵馬俑。
不知道這是什麼理論。左看右看,也請教了專家,沒人知道這是那位天才想出來的,也想不出這樣設計施工會有任何功用。
況且,這段沙岸的浪潮基本上沒有侵蝕的記錄,也沒有對道路、民宅造成任何危險的可能(這附近離岸數百公尺之內根本沒有民宅,也不該有民宅)。
不管怎麼看,都沒有丟消波塊的必要,何況全世界的專家已公告丟消波塊對防止海岸侵蝕是沒有幫助的。
我在那裡走來走去,想到的唯一功能就是「消化預算」……像這種不必要的工程卻不斷的在做,難免會讓人合理懷疑是否有不為人知的利益在裡頭了。
當然,在書面資料上,可以振振有詞且冠冕堂皇的說:「保護國土」「維護民眾生命安全」,可以說是治山防洪,可以說是重要基礎建設。若你沒到現場去,很難以書面或工程資料判斷那些是必須的那些又是不必要的工程。
而且更麻煩的是,在一定金額或一定規模之下,所謂地方建設是地方政府或地方工程單位的權責,上級單位是看不到也管不到的。因此,若規定一千萬以上的工程要報到中央機關,那麼施工的工程一定分成八、九百萬一小段一段做,若是道路工程
不要認為這些是開玩笑,令人難過的是,在臺灣,這真的是普遍存在的事實。
再舉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例子。
花蓮秀姑巒溪是著名的泛舟景點;她的出海口及溪岸因為遍佈漂亮的大理石,自古以來有秀姑漱玉的美稱。去年底,我們接獲消息,說是為了當地居民身家安全,所以在那天然壯觀的出海口要蓋堤防。我們探詢原因,原來是一些泛舟業者,為了好停車,所以游說施工單位蓋堤防當停車場(真是一拍即合)。我們從中央機關,從專業從媒體輿論去施壓,都沒有用,因為真的是「有人」住在出海口營業,真的是「有人」有需求。
幸好我們在花蓮當地還有不少會員,經強力動員,有一百多位當地民眾連署反對,人數嬴過泛舟業者動員的數十人。
這個議案暫時是保住了,但是令人感慨的是區區數十人的建議就可以毀掉千萬年的天然美景,這可是屬於臺灣全民且屬於後代子孫們共享的塊寶與財產,居然可以為了某幾個也許是違規業者的方便停車,就毀掉了?
臺灣的「重視民意」,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面對層出不窮的環境問題,我們也只有辛苦地發展組織,毫無專業可言的以數人頭比輸嬴來符合現今「民粹」選票至上的潮流。
無奈,但是誰似乎好像也沒有其他簡單的道路可以走?
台灣本土兵馬俑──荒野守護系列之3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