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志工與NGO (28)
- Nov 06 Wed 2013 10:17
小心組織與體制的同化
- Jan 04 Wed 2012 07:29
簡單就是王道
很多人看到成群飛翔的鳥或是結隊的魚群時,都會以為牠們裏面一定有一個領袖,或者觀察到蜜蜂或白蟻營建出令人歎為觀止的窠穴,以為牠們有多複雜精密的頭腦或是指揮若定的蜂王蟻王,其實事實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
就像在數千觀眾的演奏會結束,大家會齊一的鼓掌,在數萬人的球賽中觀眾很有默契的同聲加油或波浪狀的起舞,其實都沒有人在那裏指揮命令或調整。在朋友聚會到尾聲或座談會結束後,大家寒喧聊天,只有少數人立刻離開,大家也不會注意到他們,但是當某個比例的人群離去後,剩下的人會突然「一轟而散」,迅速離開。
- Jun 11 Thu 2009 18:27
當志工要及時
這十多年來,在許多會議場合跟新朋友交換名片時,當他們看著名片時總會說:「哦!荒野!我知道!」然後就會跟我保證:「等我退休,一定去你們那裏當志工!」
但是,我總覺得,要做社會公益最好趁著還在工作時,因為隨著自己的業務一定會跟許多機構許多客戶有所往來,你能擴散出去的影響力也一定比退休後大,講白一點,工作時有人脈,同時也多少會掌握一些資源,能趁機為社會公益盡點心力,當然貢獻大得多了。
- Sep 17 Wed 2008 18:35
說故事與志工發展及組織文化的建立
最近為了幾場研討會的報告,翻找一些舊文章,查對一些資料時,無意中發現幾篇我在2003年暑假時,寫給荒野伙伴的一些小故事。
最近這些年有不少機會應邀跟其他公益團體的朋友分享荒野發展志工的一些經驗,有時候我會特別分析比較制度與文化兩者對於一個組織的不同作用,我也會舉例子說明組織文化該如何建立,其中最重要,其實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說故事,利用各種機會各種媒介,不斷述說團體裏伙伴之間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些一再被述說與轉述的故事就會形成典範,當組織內的所有成員都認可這個典範背後意涵的價值與選擇時,那麼屬於你們團體的獨特具有的文化就形成了。
- May 23 Fri 2008 17:55
從「奮起與新生」,談NGO的策略轉折點
閱讀520總統就職演說,看著「人民奮起、台灣新生」的標題,馬總統強調:「全球經濟正處於巨變之中,新興國家迅速崛起…開放則興盛,閉鎖則衰敗,這是歷史的鐵律…」同時也看到一則外電報導,在英國一場呼籲取消窮國外債的運動,卻只吸引了寥寥25名年輕人共襄盛舉,可是同一組織同一訴求,在十年前卻有七萬人築成人鏈來響應。
想到全球環境變遷以及產業結構變化愈來愈快的這個時代,典範轉移以及策略轉折點這些名詞也一再出現也一再提醒著我們,不管在企業經營上,或者非營利組織公益團體的成長,乃至於國家的競爭力,從商品的開發,活動的規劃,乃至於國家定位與施政,都必須因應環境變動而不斷調整。
- Nov 23 Fri 2007 16:18
從A到A+的社會公益組織
前些天應蘭溪自然與人文發展協會的邀請,與他們的志工幹部及專職工作人員進行讀書會的導讀,大概是他們看到我幫遠流出版社最近出的「A到A+的社會」這本書寫了一些推薦的話,因此希望我能透過這本書的導讀,與他們分享參與非營利組織的經驗。
這本書的作者前些年曾經出版了一本有關企業管理的暢銷書「從A到A+」,書中研究了能屹立不搖的百年長青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奧秘,發現所謂「第五級領導人」那種謙沖為懷的個性與專業堅持的意志力,是很重要的關鍵。
- Oct 10 Wed 2007 11:04
如何在「烏合之眾」中進行有效的討論
在做決策或判斷時,通常我們都會信任高層主管的豐富經驗或者倚重所謂專家學者,即使我們肯徵詢基層員工或者到街上詢問大量群眾,所得到的看法,大概也只是當做市場調查的參考數值,不會有人相信這群「烏合之眾」會,比在會議室打著領帶神色儼然的專家們,更懂得解決問題,更懂得預測未來。可是,近百年來,有許多研究與調查發現,群體決策卻呈現了令人訝異的智慧。
- Sep 12 Wed 2007 06:57
為什麼有人會這麼不要臉?
在企業界工作的朋友常會抱怨說:「當初自己提出某些計劃時,主管或同事要嘛不支持要嘛反對,甚至還會扯後腿,可是案子一旦成功,那些原來不看好的人,卻紛紛來攬功勞。」
我們在社會上,也看到有許多政治人物不只是信口開河指鹿為馬,甚至顛倒黑白昨非今是,往往比商場上的爭名奪利做得還臉不紅氣不喘,不禁感慨真是世風日下好奇怎麼有那麼多不要臉的人。
- Sep 11 Tue 2007 06:34
領導人該如何產生?
不知道是因為資本主義企業化的結果,還是所謂民主形式的政治正確,現代社會領導人的產生大概都是透過選舉,經由劇烈地競爭,同時,企管理論也不斷闡釋領導者的特質必須有企圖心,換句話說,就是要主動積極,甚至是強烈地野心……
但是,內心裏我總是覺得怪怪的,可是似乎又無法反對這種主流的論述。最近看了『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這是一本將心理科學轉為管理藝術的著作,是馬斯洛到工廠及企業第一線管理現場研究的筆記。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級理論廣為人知,他認為人類有五大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自尊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
- Jan 12 Fri 2007 18:43
海星、蜘蛛與平行序列方程式
最近有一本書以『海星與蜘蛛』為題,談這個全球化時代裏新的組織管理模式,認為藉由網路平台所形成新的社群組織,正以一種有如海星一般,全新的『分散式』形態,顛覆了人為規範的秩序,改變了遊戲規則,即將使產業與社會產生革命性的轉變。
海星是一種如蚯蚓般奇怪的生物,假如你切掉海星一個腳,它會再重新長出腳來,但最最神奇的是那隻被切掉的腳,居然會再長成另一隻海星。因為海星沒有所謂的大腦,它只是一些簡單的神經網路,就像網路上無數獨立、自主,卻又有連繫的小社群。
- Jan 04 Thu 2007 17:32
google啟示錄
雖然google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沒有多少年,但是它卻左右了全球大部份人對世界的想像,甚至重新定義了知識經濟的內涵與實體資本主義世界的競爭方式。
google在2004年上市,短短2年內股價不斷攀升,目前已達一千二百多億美元,比新力與本田兩家公司的總和還多。我們使用google的所有服務都完全免費,但是靠著廣告,他們已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廣告公司,這一萬多個在google上班,看似嬉皮的年輕人,堅信著改變世界秩序的夢想。
- Nov 24 Fri 2006 05:17
黑羊之必要...群龍無首,吉(下)
- Nov 22 Wed 2006 10:49
開完會要帶走什麼?..群龍無首,吉(中)
- Nov 22 Wed 2006 00:43
群龍無首,吉 (上)─活動結束之後需要檢討嗎?
- Oct 07 Sat 2006 07:29
誰信任你?你信任誰?─志工與NGO系列之14
- Sep 18 Mon 2006 23:59
心靈的秘密花園
「珍愛地球」是國際創價學會池田會長〈這個學會在全世界168個國家有分會〉與環保思潮的引領者亨德森博士的對談集〈亨德森從1972年第一屆世界環境會議及一九八二年世界自然憲章起,一直都是世界環境運動思潮的引導者〉。我很訝異地在書中看到他們談到:「以小規模在自己家裏舉行會議,而不是眾多人家。這種小型的開會非常重要,是成功的關鍵。開會時,大家摒除偏見與戒心,相互可以看見對方的表情,而且有如同家庭聚會的氣氛……」
- Sep 06 Wed 2006 18:05
從自然解說到環境行動
荒野保護協會裏的自然解說義工,是荒野十多個不同義工體系中人數最多的,目前分為四十多個小組,在全台灣四十多個不同生態系(在荒野稱為定點觀察小組)進行長期的監測。每一組每個月都有定期的觀察與訓練,以及透過活動的帶領,架構每個義工小組的發展。
但是同樣活動帶領了這麼多年,在同一個定點的觀察也進行了非常久有些小組難免有些疲累感。因此,資深的義工幹部最近這一、兩年,也不斷在思索如何將這些數量相當龐大的義工的努力,可以累積些更積極的成效,同時也可以更加激勵每個小組成員的士氣,讓小組的發展可以「壽而康」(這是早年童軍運動學術論述時常會用到的名詞。)
- Sep 05 Tue 2006 13:34
那我把你給勾起來
常常會接到會議邀請,有一次答應之後,只聽到電話那端傳來嬌滴甜美的聲音說:「好,那我把你給勾起來!」
掛斷電話,覺得很好玩,想像那位負責聯繫的小姐一定是一邊拿話筒,一邊拿著筆,在幾位名單上面打著勾,好確定自己是否順利完成任務。
- Aug 05 Sat 2006 01:07
組織的使命與挑戰-非營利組織的經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