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參加一場座談會 ,主辦單位整理出談話記錄 ,我想應該也可以讓大家參考 :
打造美好的共和國~文化建設與社區生活系列論壇
第二場:基層組織的使命與挑戰-非營利組織的經營與管理
主持人:江明修-社區營造學會候補理事、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與談人1: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江明修:
先簡單介紹今天的與談人,首先是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偉文,能把知識與實踐作結合,這些知識並非如象牙塔的知識僅娛樂自己,而是希望推動出去....
李偉文:
許多懷有個人理想抱負去參與非營利組織活動的人,在組織中總是未能順利發展,或是辛苦半天卻成效有限,今天就我的經驗進行分享。「follow me」為童子軍的口號,童子軍是希望共同進行,但是,必須知道「follow me」之後,重要的是後面有沒有人跟隨,時而投入很久卻沒有人一起進行,因此,今天藉由童子軍的口號來說明。
推動事情時,會思考是不是意見不夠創新、組織目標夠不夠偉大,總是思考表面的事情,或是計畫執行不理想,是不是中間出現問題,但是,許多事情關乎「信賴」,組織運行過程中,組織伙伴共同信任是很重要的問題,尤其是華人,最重要的是「人情關係」、「人際連結」,是否追隨人在於與這個人的人情聯絡,例如「為朋友兩肋插刀」,因此,許多時候參與某個社團是因為其中的某些人,許多判斷關乎信賴、如何建立信賴,今天所講的領導並不是在管理別人,不是命令別人,並不是讓別人來幫助完成自己夢想,今天願意站在領導的角色,主要是因為「愛」,幫助更多人參與活動,即使形式相同,但內容應不同,因此主要是希望能幫助朋友,而一起來做事情。
另外,我們必須承認美好時代已經過去,那個時代事業競爭不強時,社會工作壓力較小,對未來充滿希望,但是,現代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較深,在NPO發展較困難,過去人較有能力並且對未來充滿希望,而會願意參與對未來事業進行投資,因此,必須思維外在大環境,站在義工的立場思維其面對的外在社會壓力,以檢視組織之運行與發展,調整組織目標,使其認為在組織付出會有收穫。
策略的轉移亦即典範的轉移,時而讓組織成功的產品在典範轉移後,成為組織失敗的致命傷,產業中因某項特色或產品做得最好而強盛,但其他產業會從不同方向生產相似或可取代的產品,消滅原先領導產品的需要性,因此,在面對組織轉折點時,必須開放心胸面對組織創新意見,面對不同意見、不同事情,不堅持自我,並且將原始創意與組織宗旨不予變動,但是重新詮釋、重新定位自我組織最高原則。
接著舉幾個簡單方法,例如工具會影響人類,以為人的自主性很高,但其實容易受環境影響,例如「荒野」多以流水號碼進行管理,表面來說,流水號碼方便管理,基於組織長遠持續發展而藉此擁有傳承意味,自己有責任讓組織傳承下去,因為前代的價值由後代來定義,歷史定位並非看前代,而是從看後代如何演變來檢討前代活動的意義與必要性。另外,活動結束要不要檢討?檢討會的目的在檢視其活動行政流程與決策是否有誤,因此,並非全義工皆參與,而試辦活動的召集人或頭頭才要檢討活動流程,而非全部義工共同進行,即便活動出現意外事件,其檢討無意義,對未來活動沒有幫助,因而其檢討會應針對行政流程,並且找出錯誤個人的觀念錯誤,活動為組織共同運行,並非二、三個人的問題,活動出錯表示其他人沒有適時補位,觀點在為何沒有補位、沒有團對情誼,因為每次辦活動不會是同一群人,檢討目的是讓下次改進,找出具有效果的方式。
「群龍無首」在易經裡的原意為「吉」,因此,在荒野辦活動可以用「趕集」的形象來表達,用此形象之意義在於每個活動應該沒有主角,沒有非誰不可,但是誰也都不能少,每人為參與者皆可以豐富活動內容,不要依賴明星,否則無法永續經營。因此,評估活動好壞與否,首先是參與伙伴是否在活動期間開心,其次是活動結束後,這群伙伴是不是期待下次再合作,彼此間覺得依依不捨,如果有此情懷,則活動便已經成功,若以民眾為評估依據,則評估標準變異太多。
另外,會議中應鼓勵呈現多元意見,讓組織更健全,很多人希望藉由企業管理概念經營NPO,但是在NPO中並非如企管,追求短期效能、短期目標,因此,面對不同意見時,應找出共同點,每次看到不同意見都認為沒有矛盾,在該時空下可能出現歧異,但是某個城市的矛盾可能在另一個城市獲得諒解,例如經濟發展重要?還是環境保護重要?以長時間永續發展概念看待此二議題,則發現其中已經沒有衝突與矛盾,用更大面積與更長時間看待問題,在特定情境下,讓不同意見得到發展。回到最基礎,「信任」是最重要的事情,在透明、公開的機制下使不同意見皆能加入討論,公民參與、參與式管理,不以指導者、菁英式領導,指導與管理皆以參與式管理為主,在公平制度下公開討論意見。
最後,使義工留下來的條件在於賦予其工作與責任,每個人都有優先順序,如何讓義工在面對各種壓力時,讓參與活動成為各種事情中的最優先順序,最重要的是增加責任感。今天在辦活動時,要注意有沒有新的人參與,義工第一次參與,要先去認識該人並且讓他知道你認識他,則再來的機會較大,第二次便賦予其簡單任務,使其在組織有所收穫、有所成長,最後,應使其具有情感分享與友誼滋潤,為很重要的人情連結。
至於電子群組的運用,今天活動去哪找人參加?時而在尋求義工的時間若不對,可能特定幾個月特別忙,如果這段期間找他,則容易喪失該義工參與的機會,因此,電子群組彌補這項缺點,可共同協助聯絡義工,沒有地點、時間壓力,也能降低成本,並且易使義工能作最好運用,更使組織透明化的重要媒介,但時而也因網路無秘密,即便只針對一個人也會被很多人看到,此外,網路上也不能有負面意見攻擊,網路文字使負面壓力倍增,另外,也應注意電子群組為輔助工作,不應忽略人際溝通。許多人參與活動時多出自自願,因此,當義工提意見時出現正反看法時,則可增加第三方看法,使其減少仲裁壓力。唯有當NPO更好,台灣才會更好。
江明修:
理事長說明內容「簡單、易行、合乎人情」,效率與效益兼具,不只創意更具創新,結合實踐案例,使得能更瞭解組織執行....
組織的使命與挑戰-非營利組織的經營與管理──志工與NGO系列之1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