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台灣很少有像盧蘇偉老師一樣,具有那麼豐富輔導青少年經驗的專家。
我也相信也很難再有像盧老師那樣,能發自內心真誠欣賞每個孩子獨特的生命樣貌的專家。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盧老師自己非常獨特的成長歷程,所帶給他,也帶給全台灣青少年與家長非常棒的禮物。
我非常同意盧老師始終認為青少年的叛逆其實是一種求救,因為孩子就跟任何一個大人一樣,假如能夠的話,誰不願意被肯定?誰不願意被讚美?為何要忍受父母的謾罵指責,師長的冷嘲熱諷,周遭人群輕視的眼光?
是的,叛逆是一種求救,渴切父母師長伸出援手協助他們度過生命的困境。可惜的是,大人們看不懂也不知如何陪伴這些受傷的孩子。
這本書是盧老師將它數十年來的經驗用最生動與最誠懇的文字分享給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因為盧老師相信:「沒有不可以教的孩子,只是我們沒有用對的方法,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不被了解和賞識。孩子需要爸媽的不多,只要愛與成功的經驗而已。」
當隨著孩子年齡成長,從甜美貼心變成渾身上下長出逆毛的刺蝟,父母親或許也要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成了豪豬父母,我們太急躁,太焦慮,我們的恐懼、我們的不快樂,也如實反映在孩子的身上,旁觀者清,從書中許多案例中我們知道,若家長不改變,孩子也很難改變。
我很同意盧老師說的,父母親要學習做自己,愛自己,讓自己每一天都歡喜自在,把生命美好的特質複製給孩子。因為我相信只有生命可以影響生命,教育孩子並不是批判或訓練,而是一種陪伴,與孩子一同感受他們所感受到的。一個整天埋怨憤怒的父母親,跟在旁邊的孩子只會對未來充滿了恐懼,而一個熱情積極的父母親,他的孩子也會對未來滿懷期待與憧憬。
或許我們的孩子不像書中的個案一樣,已經跟父母親鬧僵或闖了一些或大或小的禍,但是當孩子愈來愈沉默,父母親已經不太了解孩子在煩惱什麼?在在擔心什麼時,當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與孩子一起開懷大笑時,或許就是我們應該看這本書,從別人的故事中,重新尋回來自生命中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