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份初為人父母的朋友,是拿著書本在養他們的第一個孩子,聽說有人連泡牛奶幾西西配幾瓢奶粉水溫幾度,完全像做化學實驗般精準,好像在實驗室裏養白老鼠一樣。可是隨著第二胎出生或孩子長大,同時隨著自己工作愈來愈忙碌,逐漸變成養豬一樣,只注意到給他們吃喝或零用錢。這種過猶不及的毛病,是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中,常常會碰到的。

 

  我當然相信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是什麼?要怎麼去愛才不會有差錯?在付出愛的過程裏,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避開付出太多與太少的兩個極端。

  「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作者強調順其自然,順著父母與孩子的個性,陪伴是最重要的。的確,我非常同意作者所說的,教養沒有標準答案,沒有放之四海皆適用的所謂正確的操作手冊。

  偏偏麻煩的是,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往往不只欠缺觀念,也欠缺條件,我們的生存空間太小,人太多,每個人又太忙。忙碌的父母親已經失去觀察自己孩子個性與行為的時間,所以才會心急的求助於各種專家的指導,希望有速食般的標準答案可以照著做。

  可是,若是少了從容的心情,再簡單明確的道理,能夠真正做到的人,依舊少之又少。比如說,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要傾聽孩子的話,也知道要鼓勵孩子,要讚美孩子,多年前很流行的一種書籤,上面印著「……在嘲笑中長大的孩子,畏首畏尾;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滿懷信心;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欣賞……」可是,有多少人做到呢?

 

  前一陣子,正在讀小學的女兒學校的綜合活動課中,上到「我和我的長輩」這個單元,老師發給每個人一張卡片,要大家寫出「家中長輩最常說的一句話」,然後老師把大家的卡片收回去後,一一抄在大黑板上,接著要小朋友從那些話語中挑一句他們最喜歡聽到的話。我的女兒把那些句子全都抄回來了,令我感慨良多!28個家庭的父母親,有26個最常講的話,居然都是負面的,比如「不要再玩了!」「快一點啦!」「不要來煩我!」「去彈鋼琴!」「東西呢!」

  看到孩子的真實感受,想到若是我們真的把一天中和孩子說過的話錄下來重聽一次的話,你會很訝異你所聽到的話。事實上也曾有相關的研究顯示,大多數時間裏,父母對孩子說話,多使用訓誡、批評,或命令的方式,難怪孩子不想聽,縱使我們知道親子溝通的重要,只要少了從容與用心,就算有再多教養知識,讀了無數親子教育書籍也都沒用。

 

  其實,這也是這本書最令人欣賞的地方了。

  作者非常誠實的告訴你,教養沒有標準答案,他像好朋友般,非常誠懇地陪伴著你,一起面對你的困擾。他說:「冒牌的專家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動不動要你做這做那……」的確,總覺對於父母最危險的事,就是相信半調子理論,或者拿著有前提有侷限的研究結論就依樣畫葫蘆。

  教養孩子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孩子、每個父母都是獨特的,只有靠父母的用心,花時間陪伴著孩子。教育,就是不怕麻煩的事。

  仔細想想,能陪伴孩子成長,也是我們重新體會生命再來一次的機會,是人生難得的體會,我們應該抱著珍惜感激的心情來享受它。

094.jpg

                           教養沒有標準答案──序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

                                                   .....井然有序系列之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