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表示非營利組織將在21世紀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可是隨濟經全球化產生的高度競爭,產業規模似乎朝向大則愈大的併購趨勢,而且商品及消費拜物文化也以舖天蓋地滴水不漏的訊息之海將我們淹沒,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以為公益團體的本質會被市場所同化。

 

  幸好,網路的普及加上部落格所產生人與人直接的互動機會,讓我重新看到一線生機,只要有持續的熱情,再加上點創意,非營利組織可以利用網路的特色,沒有資金的門檻,不需受限店面通路的條件,透過部落格,公益團體仍然有機會以有限的成本來達到組織的宗旨與目的。

 

  愈來愈覺得在目前,公益團體在發展組織上,是否能善用網路與部落格,愈來愈重要,尤其在變化迅速的全球化時代中,公益團體必須先自己求得生存,才有機會談到為社會的文明進步與公平正義而努力!

 

2004年荒野保護協會獲得國家永續發展績優獎時,我上台代表致詞時的感觸,仍是我現在的心情,摘錄於後,供各位參考:

「我常覺得,只想現在是不夠的,因為現在只能反應過去,然而過去的經驗並不足以應付變化快速的未來。

我也常覺得,作夢也許不是好事,可是台灣現在已擔負不起太過實際、太過現實,我們眼光要放遠,看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後。我想,這正是推動台灣永續發展真正的意涵。

但是,觀念說來簡單,但是要真正深植於心,並進而改變行為,改變生活習慣,卻是非常困難。這種社會改革,需要政府、企業、學校、民間團體共同努力,並且各自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民間團體可以補充政府職能不足之處,民間團代表社會的自我組織,它可以強化公民意識與公民文化,這種公民參與的實踐精神正是未來社會得以健全發展的重要基礎。

  不過或許會有人覺得,民間團體的力量薄弱,遠比不上政府有強大的公權力與資源,也比不上企業以商業機制產生跨國的影響,但是我卻認為,社會真正的進步不是來自於大計劃或偉大的論述,反而是來自於民眾身體力行一點一滴具體的改變。這種小小的耕耘與行動,成果反而會確確實實的落在地下,深根發芽,並且由小而滙聚成林。

同時,民眾在行動的過程中,會逐漸改變自己的觀念,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也會影響到身邊的親朋好友,以及自己的家庭與孩子,也就是後代的台灣人。

我常以為,社會的蛻變成長過程就像大樹生長一樣,真正的生長點都樹枝頂端那個小小的區域,生長點通常微小得毫不起眼,可是卻活力十足,變化萬千。

民間團體以社會的生長點來自我期許。

我們會更努力的。」

 

讓做公益成為一種流行─寫在華文部落格大獎揭曉前(下)─野榕日誌系列之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