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位教育專家這麼消遣自己:「原本我有六大育兒理論,可是當我有了六個孩子之後,什麼理論都沒有了!」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就如同企管理論百百種,樣樣似乎都言之成理一樣,國家競爭力的成功典範也非常多,但是假如沒有注意到社會條件,歷史背景或環境資源的不同,別人的救命仙丹也許會成了自己的致命毒藥。
而且即便在相同條件下,優劣與劣勢,危機或轉機,可能往往並存,甚至只是差別在我們如何去看待它。而且,在迅速變動的全球化時代裏,典範轉移之快,往往我們昨天成功的法則,可能就是今日失敗的關鍵。
因此,這本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就非常值得我們參考學習,因為芬蘭與我們一樣是小國,自然資源非常有限,而且位於極地區域氣候嚴寒。雖然有人常常怨歎台灣悲哀了四百年,但是芬蘭卻被侵佔欺凌苦命了八百年,甚至倒霉到二次大戰時被歸為戰敗國,國家菁英被視為戰犯並且國家逐年付出巨額戰爭賠款。
可是在這麼差的條件下,芬蘭以最大力量投入於教育及人才培育數十年沒有動搖,如今接連多年,成為全球競爭力第一名且在全球學生評量上也蟬聯總冠軍。
當舉世都在問:「芬蘭行,我們為什麼不行?」時,台灣更該深自惕勵,學習芬蘭把有限的能量放在最適當的地方,因為台灣這些年政策搖擺資源錯置得簡直令人痛心,當過去累積的成果與優勢被我們蹉跎掉後,台灣的孩子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
因此,這本書除了可以給我們個人許多在教養孩子上面的啟發之外,也提醒我們每個民眾都有責任督促各級政府把資源放在對的地方,愈是不景氣,反而要增加教育經費,投資於未來,不急功近利追求表面的速效。相信以台灣人的聰明才智與勤勞,只要力氣用對地方,在全球競爭場域裏還是有相當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