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進步與變化,讓我們似乎陷於予盾兩難的無可奈何:一方面知道孩子要快樂學習,不該做太多知識上填鴨式的死背教學;但是我們也知道孩子要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存活與發展,他們似乎又不得不學會許多東西。

  除了知識科目與各種生活訊息之外,各種語言的學習在這個國際交流愈加頻繁的時代,的確也有實際的必要性,同時,大家似乎也認為語言的學習不只是愈早學習效果愈好,而且在孩子功課與競爭壓力還不太大的兒童時期來學,以後在各種課業的競逐才不會「輸給別人」。

  因此,在台灣除了華語的學習之外,這些年上英文的課程一直往前提,補習班也大行其道,若是再加上小學正式課程中每星期安排有一節課的「母語教學」(包括自由選擇閩南語、客語或各個原住民族語言…)有不少人對這項新的教改措施提出質疑與反省,耽心讓孩子同時學太多,會有問題。

  可是與馬來西亞的華人比起來,台灣的孩子還真是小巫見大巫,至少台灣的所謂「母語教學」,只是象徵性的,而且只有語言,並沒有文字的辨識要求,同時,對於英語也僅當作「第二種」語言來學習,主要是日常生活裏簡單的對話或用語,我們並不需要透過母語與英語去學習新的知識與領域,但是馬來西亞的華人孩子就不同了,他們必須以馬來文,英文與華文當作「唯一」使用的語言一般,去學習科學或社會,而且這三種語言都有個別的文字與文法必須去理解以及背誦一大堆專有名詞(這些專有名詞代表的知識內涵當然也得同時去理解)

 

  至於孩子有那些科目必須上?這些課程內容必須包含那些?恐怕也令所有教育專家大傷腦筋。記得前些年,有一次在教育部開會,討論如何將永續發展與環境關懷的議題在學校內推動,當然,有專家建議在課程綱要加入是最省事效果最大的,至少就不必担心老師不重視,或者因為趕課程進度,而忽略了讓學生理解這個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議題。話還沒說完,只見教育部次長無奈的表示「這個意見雖然很有道理,但是你們知道每個領域每個團體都要我們在課本裏加上內容,比如女性團體說兩性平權很重要,地方團體說鄉土教育很重要…但是,大家又要我們減輕學生的負担,課本內容要少一點,上課時數要少一點,請問,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的確,若要細究起來,有很多東西似乎都很重要,該讓孩子接觸或了解,但是,一下子塞太多東西給孩子,除了怕孩子消化不良之外,我最耽心的是怕破壞了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與熱情。我始終認為,孩子該學什麼,或者該不該學很多,其實都不是問題,重點在於孩子是不是有興趣學,只要學得興緻盎然,再多內容與科目都不是問題,怕的是孩子在考試壓力與競爭評比的恐懼之下,囫圇吞棗的死背,喪失了對知識的渴望與主動探索世界的精神。

 

  另外,對於孩子一天該坐在課桌椅前讀多久的課本,時間多寡雖然見仁見智,但是相信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孩子的精神專注的持續力有限,因此每次上課四十分鐘左右,就應該起來動一動,轉換一下情緒,然後再繼續下一個課程的學習。因此,台灣每節上課時間維持在四十分鐘左右,然後會有十至二十分鐘的下課時間,並且這些年,半鼓勵並強迫各個學校要利用眾多的下課時間去運動健身,定了許多方案與計劃,充份利用走廊集體做健身操,或在校園周邊設健走步道,學校戶外操場,室內體育館的設施增加之外,還利用空教室改裝成遊戲健身房…這些措施不外要孩子在每堂課專注四、五十分鐘後能動一動,增加學習效果,同時也鑒於都市化的結果,學生放學後通常沒有辦法在家裏或街頭巷尾做每日的運動,因此,只好一併在學校完成。

  因此,知道馬來西亞的學校每節課上三個小時,的確令我非常訝異。姑且不論台灣的課程設計是基於那些專業研究,單以我最近剛看完的「大腦開竅手冊」,作者是神經科學領域重要的學術刊物「自然神經科學」總編輯所寫的:「你的腦袋如果有機會在每次學習的間隔,處理一下你所學的東西,腦袋將有辦法把各種資訊保存得更久。換句話說,學習課程中間留一點時間,比起總時間相同,但是一次上完所有的課程,前者學習的效果是後者的兩倍,而且這種方式對各種年齡,各種程度以及不管任何種類的課程都有效。」

 

  至於該如何引導或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下次再聊。也歡迎朋友分享對於這些問題的看法與作法。

 9704馬來西亞b 115.jpg 

                                   9704馬來西亞b 124.jpg

 
 
帶孩子進入大自然──蒙特梭利雙月刊4月號
.....對大多數上班族的父母親而言,總是會利用星期假日或年休長假時,帶孩子去郊外玩,好彌補平日忙於工作沒有空陪孩子的愧疚心情。因此,台灣只要稍微有點名氣的風景名勝或遊樂區,在假日時往往擠得人山人海。

  這一大群為了盡責任的大人與孩子,除了大半時間都在路上塞車之外,到了目的地也只能拍幾張相片證明到此一遊,然後隨著人群擠進餐廳,吃喝一頓後又擠入車陣中。每次只要想到人潮中的孩子們,就很替他們心疼,大人的身高與孩子似乎沒差多少,但是我們可以設身處地想一下,假如我們身邊一公尺內擠了七、八位高我們一個頭兩個頭甚至高一倍的「巨人」,我們的視線總是被人牆擋住,只能看到別人的背部或大腿,若是連走幾個小時都是如此,我們一定會覺得非常不舒服,情緒也會非常差的。因此....閱讀全文..帶孩子進入大自然

 

             假如教室就像電影院
........隨著孩子的成長,課業壓力逐漸加大之下,我發現親子之間在日常家居生活的互動也愈來愈貧乏,除了詢問「功課作完了沒?考試考得好不好?」之外,也許只剩下「吃飽了嗎?衣服多穿一點?早一點睡!」這種聊勝於無的對話。

  如何找到共同的話題?如何增加親子互動的品質?如何在家「一起」專注地共同做一件事情?如何透過很自然地情況下,家長可以把自己的經驗、自己的人生觀與孩子分享?家長如何在不經意的自然流露中知道孩子內心的盼望、惶恐或憂慮?  經過長期的思索,我發現透過特別挑選的影片,在家裏與孩子一起觀賞,是可以達到許多效果的最自然、最沒有壓力的方法。  尤其現在好的電影非常多,簡直可以用「閱讀電影」這樣來形容看好的電影像看一本好書一樣,尤其對於即使不喜歡看書的孩子,應該也不會排斥看電影。特別是透過影像獨特的力量,可以使小朋友都很容易將情感投射其中,若是利用影片再加以延伸閱讀與學習,很容易培養出孩子主動探索的習慣.. 繼續閱讀...   假如教室就像電影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