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想要在台灣的媒體上看到令人愉快的消息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上周六在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的同志大遊行,是一件難得的新聞,首先台灣很久沒有這麼熱鬧,人數眾多的遊行,同時,遊行的主題是快樂的,內涵則呈現了台灣多元豐富且包容的本質。
同性戀在全世界經過多年努力,才逐漸在法律與人權上得到比較公平的對待,其實最近這些年醫學研究也証明,同性戀有生理發展上的基礎,是天生的,因此自古以來在人類中就佔有一定的人數比例,只是一直被主流社會歧視與排斥。
幾千年來,談到兩性的愛情追逐與婚姻,往往會引述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書中生動的比喻:當初每一個人都是一整個完整的個體,但是因為太過自太、傲慢與有力,對諸神們構成威脅,於是眾神之王宙斯決定把人一分為二,每一半不得不尋找一個配偶,以恢復原來的完整狀態,並且必須透過性交才能繁殖,不能像以前射精到大地上就可以產生後代。於是,大家歌頌著:「愛,就是完整性的渴求與追求」,並且以為男女陰陽配對才是真正的完整。
其實這個神話只講了一半。還原真正的神話是這麼說的,當初有三種性別,男性、女性與陰陽體,男性來自太陽,女性來自地球,陰陽體則來自於兼具太陽與地球性質的月亮。當人類被分為二之後,每一半不得不尋找一個配偶,男性找另一個男性,女性找另一個女性,陰陽體則找一個性別相反的配偶。
哎呀!原來與另一個人合為一體才能回復到人的完整,這另一個人並不一定必須是性別相反的配偶。
原來在幾千年前的神話中,就看到人原來是有不同的氣質與需求,異性戀同性戀都是正常的。
上星期看了姜秀瓊導演的「艾草」,大概可以算是台灣本土版的喜宴吧!電影生動地描述了一個母親與祖母如何接納了同性戀兒子與未婚生子的女兒。
總是覺得台灣人民有本質上非常寬厚包容的個性,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在各種地理地質學上的因緣際會之下,擁有了豐富的多樣性物種,同時也在歷史的因緣際會之下,接納了非常多元的種族,多樣性在生態學上是難得的資產,是穩定與發展的根源。
可是,台灣的包容,台灣人的寬厚,為什麼在我們的新聞媒體上都看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