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孩子從小就接受非常高強度的科學「教育」,往往培養出很會寫測驗卷的考試機器,但是這些學生們卻喪失掉了最重要的科學態度與精神,也就是對於周遭環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的強烈好奇心。
當孩子全部心力只在斤斤計較考卷上的一分兩分時,只會離我們所處的真實世界愈來愈遙遠,這些在青少年期就失去的能力,長大之後,就算是拿到博士學位,也絕不會變得更聰明,更有創造力。
因此,讓孩子重新感受到科學的好玩與有趣,而且瞭解科學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恐怕是台灣推動科學教育的當務之急了。這套「瘋狂科學俱樂部」絕對可以吸引我們的孩子們重新看到科學的迷人之處,甚至體會到科學令人興奮與充滿刺激與挑戰的力量。
記得在我小時候,就深深著迷於「淘氣的科學家」這本書,隔了數十年當我想找這本書給我的孩子看時,正好發現遠流出版社發行了這本書的完整版,三冊原著中有十多個短篇故事及一部長篇小說。
每一篇都非常精彩,把青少年調皮搗蛋,彼此打鬧消遣與互相陶侃漏氣的幽默對白寫活了,簡直把屬於孩子那種大人早已忘掉的私密氛圍栩栩如生的再現,書裏不像一般的科學讀物,充滿了太多的知識與教條,作者是希望勾引起孩子對科學探索的好奇心,其實只要有了強烈的動機,一切該具備的知識,孩子自己就會去尋找。
的確,由好奇引發的學習動機是最有效且最持久的,就像有位作家曾經寫過的:「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來蒐集材料,不要指揮他們做這個做那個,你只要教他們如何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
其實這個原理對大人也有效,因為生活中我們能看見的事物,都是我們關心或正在尋找的,如果不是透過我們的感官,引起我們情緒的投入,外界的事物在我們的理智或學習中,是不會存在的。
「瘋狂科學俱樂部」這本書在扣人心弦的故事裏,無形中也傳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任何發明創造,需要許多不同個性與專長的人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俱樂部中的七個孩子裏有滿腦子怪點子的鬼才,也有善於領導與規劃的人,有衝動火爆的大力士,也有袖珍的小不點,有喜歡賴床的,也有超級貪吃鬼,因為這些不同的特質與專長,整個團隊才能順利完成許多挑戰或者只是好玩的惡作劇。
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在快樂的閱讀中可以引起孩子學習科學的興趣,這股熱情相信比多上幾十堂補習班的課程來得有價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