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些天趁著到花蓮演講的機會,結束後再往南走一點,到台東找幾位從台北「移民」過去的朋友。

  其中一對夫婦在退休之後,將大部份積蓄投入經營一個溫暖明亮具有藝術風格,且適於心靈休憩的民宿。其實張念陽與陳慈佈在他們搬到台東之前,已經在台北近郊的山上,做過一陣子的實驗,也就是在我住的社區裏,將自己家裏的客廳與庭院開放出來,讓朋友來家裏喝下午茶,慈佈感性地說:「在這茫茫人海,我們竟然有緣在這一個小小的時空點中相遇,豈能不設法挽留佇足?再以清香花草茶、手工糕點伺候,期待共擁山居生活的脈動,分熟與分擔彼此生活中的苦與樂。」

  不過如今夫婦倆千辛萬苦重新在台東打造一個「陽光佈居」,並不只是單純為了自己退休享受生活的考慮,而是希望藉由他們的人脈,能夠邀請一些台北的朋友到台東偏遠山區一起做一些事,他們的民宿裏就特地留下讓這些志工可以免費住宿的房間。比如說,他們在暑假就曾邀請北一女的學生們到這裏教社區孩子功課,學生們一邊算是到東部渡假,一邊當志工。

  另外我也到長濱鄉竹湖村去拜訪李登庸與佩芬賢伉儷,他們從台北移民到台東落地生根三年多了。登庸學的是是資訊電子,但是卻喜歡森林以及與純樸的原住民相處,曾經到屏科大當動物研究助理五年,之後回台北資訊公司工作八、九年,雖然存了一些錢,但在都市裏總是覺得不自在,因此就來到台東偏遠的山邊小村落,謀生是靠自己接點來自都市的軟硬體設計工作,但是大部份時間卻義務投入社區的改造。

  他希望把這個只剩下老人與小孩的原住民社區發展成有機農業,甚至是從事自然農法的美麗家園。因為這個社區在山邊,耕作的田地大多是畸零地,很適合發展少量多樣化的有機農業,他也邀請了MOA協進會的老師們來幫當地的居民上課。另外他也慢慢協助建立生態導覽的資源,原本附近山區的小溪電魚毒魚及非法打獵的事件頻傳,現在也申請了護溪管制,並且希望能設法成立巡守隊,守護家園。

  這二十年來我從事環境保護有很深的感觸,唯有保護的力量與社區民眾,與人民的生活及生存緊密連結,方可以延續下去,才可以一代又一代守護自然資源,外來的指導力量,或一時性的議題媒體操作,都只能保護一時,往往在你沒注意的瞬間破壞力量又反撲回來。

  同時,社區在現代社會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顯得重要。

  因為以家庭為單位太小。

  以城鎮或國家卻又太大,在其中個人無從著力。因此,透過社區可以讓熱情有理想的人足以貢獻所能,只要匯集一些具有使命感的居民,就可以對社區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力。當一個富有活力的社區形成之後,可以變成典範,快速複製到更多的縣市鄉鎮裏去。

  看著張念陽與李登庸篤定的臉神,我知道,守護環境的力量正在地方紮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