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連忙上前跟梁導演表達我的敬意,因為他拍攝「小孩不笨」電影在新加坡的巨大影響力,總算改變了新加坡小學教育將孩子分級貼標簽的不人道制度,當年這部電影在台灣也引起很大迴響,至今仍是我常向小學老師與家長推薦的好電影。
這個假日,拿著梁導演送的招待券,全家人上戲院看「孩子不壞」。通常我很少上戲院看電影,一方面是因為「成本」太高了,必須在特定時間,耗費額外的交通時間與費用,另一方面我主張好的電影與書籍一樣,都必須「重讀」,因此要自己擁有,所以我通常都是等影片上市後購買DVD,然後舒舒服服的在「家庭電影院」與孩子一起觀賞。
這部電影與梁智強導演其他幾部影片一樣,關注社會公義與教育議題,在笑中帶淚的劇情中也充份發揮他冷面笑將的本領,諷刺與暗喻不時出現在影片中。
我一邊看著電影,一邊偷偷瞧著AB寶的反應,只見她們時而專注,時而捧腹大笑,她們也與劇中的童星年齡相近,從「小孩不笨」一起長大同樣進入青春期,應該更有感受吧!
回家的捷運上,A寶對於我可以遇到像梁導演這樣的名人覺得很羨慕,我趁機跟她們介紹:「梁導演是新加坡電影的奇蹟,其實可以這麼說,梁導拍的『錢不夠用』應該是新加坡本地拍的第一部電影,因為在那之前,大家總是認為,新加坡人口太少,沒有足夠的市場支撐自己拍電影,而且梁導演拍的幾部電影,都是新加坡開國以來高居歷史上賣座最好的前幾名呢!」
AB寶驚訝地吐吐舌頭,我考她們:「每個創作者,不管是寫作或拍電影,我們應該都可以追索出作者為何要創作的那最初的起心動念,也就是整本書或整部電影的主旨,你們認為『小孩不壞』最主要想表達什麼?」
A寶沒有把握的回答:「是不是就像片名所表示的,每個孩子的本質其實都不錯,會變壞來自於大人的疏忽、誤解或社會環境的影響?」
我說:「很好,但是這是對大人來說的,有沒有想對孩子本身的提醒?」我看著B寶。
B寶回答:「是不是電影裏面熱血老師對著兩位參加幫派的學生所講的話?」
我說:「沒錯!梁導演有說過他的創作動機,因為他每次看到青少年在街頭打架互砍的新聞就很難過,他很想透過電影告訴誤入歧途的青少年,不要以為走錯路就走不回來,就像電影中老師跟學生說的,即使走入歧途不是你自己願意的,是來自於家庭狀況,或是同儕、社會,但是最後付出代價、受傷、殘廢或者必須去坐牢的還是你自己,不是別人。不要忘記自己始終擁有選擇權,不要輕易讓別人決定自己的命運,只要你做對的選擇,你就有路可走。」
停了一會,我繼續追問她們:「除了這一點之外,孩子看了這部電影還會有那些啟發?」
A寶說:「是不是不能在網路上隨便造謠、惡意謾罵?」
B寶想了想:「成績不好不代表你沒用,也許你還有很多才能沒被發掘?」
我點點頭:「A寶所提到的網路霸凌的確是現代校園的新問題,電影裏警察跟那位成績第一名,但是在網路上中傷他人的女孩的家長說的話真的非常經典『以前孩子出去會變壞,現在孩子乖乖待在家裏也會變壞!』,在這個日新月異科技進步的時代,孩子的世界與新產生的問題,真的是我們大人所不太能理解的。B寶所提的,其實也是在之前『小孩不笨』這部電影最主要想表達的。我剛看你們笑得最大聲的段落是老師的太太在森林裏臨盆,兩個學生幫忙接生那一段,在這場戲裏,不斷剪接著媽媽生孩子的艱難與另一位媽媽願意為孩子犧牲生命的母愛,我覺得這部電影也可以提醒孩子,父母也許會做錯事情,也許會疏忽孩子、誤解孩子,但是他們永遠是愛孩子的。」
我停了一會讓她們想一想,之後繼續說:「我覺得梁導演苦口婆心的想提醒那些誤入歧途的孩子,我們不能期待十全十美的父母,甚至父母的行為或習慣不好,任何人都可以找到無數的理由怪罪父母怪罪環境,但是只有自己才能幫助自己,就像是那位熱血老師說的,只有當自己放棄自己的時候,才是真正沒救了!」
一路上與AB寶邊聊邊想,很快就回到家了,我找出之前的『小孩不笨』DVD跟AB說:「你們還記得小學時看的這部電影嗎?」
A寶說:「當然記得啊!我有位好朋友看到國彬被媽媽打那一幕時,還嚎啕大哭呢?」
我很感慨:「大概是內心也有共鳴吧!一定是聯想到自己平常被父母誤解時內心的委屈吧!就像國彬其實非常乖,也很用功,但是對於數學就是沒有天份,考得不好,卻被媽媽認為是不用功不認真,其實他真的盡力了,但是媽媽就是不相信。」
AB寶點點頭:「被誤解的確是最令人受不了的事情。」
我繼續說:「梁智強導演只比爸爸大一歲,卻有四個小孩呢!他曾經說過,有一次他下班回家,看到太太在燈下陪孩子作功課,孩子邊寫作業邊掉眼淚,當時他覺得那個畫面真令人震撼,同時也很心疼孩子的學習壓力。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而引發他拍『小孩不笨』的動機。不過,我覺得每個老師與家長都應該看一下這部電影,可以提醒我們很多事情。」
B寶說:「孩子也可以看啊!真的很好看!」
這時候A寶已從電腦裏找出「小孩不笨」的電影主題曲歌詞,我湊過去看,同時也催促她們去盥洗,準備上床睡覺。
我一邊看著由梁智強導演自己作詞的這首歌,一邊想著,不知道普天下的父母現在望子成龍之餘,會不會多給孩子一些機會,多花一點時間等待他們:
「誰不希望自己是聰明的人
誰不希望什麼都能100分
誰會希望自己又呆又傻又愚蠢
誰會願意聽到「你真的好笨」
有些事情就是這樣的殘忍
有些道路沒有直通那扇門
有些遊戲結果不一定要獲勝
有些收穫不在終點只在過程
我們不會心灰意冷 我們會給自己掌聲
我不是你想像的笨 我也有我自己的門
其實你不是不能 只是你肯不肯
給自己多一個機會 因為我們都是有用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