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對日本的情感可以說是錯綜複雜,年輕人因為時尚流行趨勢而哈日,家裏老人家因為童年生長在日本時代,所以對日本文化自然會有一種鄉愁似的美好想像,至於正在社會辛苦奔波的中年人,一方面因為商場的競爭與二次大戰的侵華歷史偶爾懷抱敵意,另一方又因為日本人的自律與求完全的龜毛精神不得不致上某種敬意。
至於我這些年來,因為隨著孩子成長在尋找各種有效的教養工具時,發現了日本的戲劇節目,覺得非常適合當作潛移默化養成孩子各種生活習慣的好幫手。
雖然這些年日本的社會氛圍一直有些狀況,在環境變遷過程中也有許多年輕人適應不良,但是他們在學童階段的家庭教育普遍來說,的確令人佩服。我也非常認同這本「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的作法,因為負責、自律這些生活常規一直是我教養孩子最核心的努力目標,有許多家長聽信某些專家的話,說「父母要當孩子的朋友」,以為一切事情都必須跟孩子「好好商量」,以致於孩子才剛學會走路、講話,父母就放棄管教的責任。其實父母就是父母,在孩子習慣與人格養成的初期,不應該以「當孩子的朋友」為藉口,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話,從小要求他們負責任守紀律,如此才有利於一路陪伴他們度過青春的叛逆與狂飆期。
以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建立孩子的規矩,要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後果,是現代忙碌的父母最該學習的。有許多在職場上非常能幹頂尖的父母,忙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好不容易出現在孩子面前時,不是動口責罵、批評孩子,就是滿懷愧疚地寵溺孩子,結果養出一個沒有規矩又自我中心的小霸王。
孩子需要被要求被限制,其實他們也渴望生活中有個可以遵循的底線,這是所有父母都必須知道的祕密。當孩子知道他們可以自由活動的安全底線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清楚地知道生活中有一道絕不可越界的圍牆,反而可以讓他們很有安全感的成長與發展,這本「日本媽媽這樣教負責」值得所有父母親思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