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節過年時,許多旅居國外或者在國際上飛來飛去的朋友都回到台北了,其中有位近年在北京從事都市規劃的朋友問大家:「這些年台北除了變得比較好看之外,似乎台北的市民也變得很友善,守規矩有公德心,為什麼?」
於是乎引起大伙七嘴八舌的討論,有人說台灣自古以來就有濃厚的民間信仰,而且參與宗教團體當志工的人也愈來愈多,相信「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人說自從有了捷運之後,陸續完成的一些公共建設做得都還不錯,人們覺得有被政府好好的對待,所以也願意好好對待別人;有人說台北人常常出國旅行,除了見多識廣之外,也比較能夠同理出門在外的遊客,因此也願意主動協助陌生人….
最後大家一致同意的是,台北是個相當適合居住的地方。的確,全世界很少城市既是首都,卻又有國家公園,有大山、有大河、又如此接近大海、再加上經過眾多國家殖民與不同民族文化的洗禮,有豐富多元的人文遺跡,台北真是得天獨厚啊!
有許多朋友喜歡逛台北的巷弄,尋找其中的小店家。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平凡的小市民在自己的小小天地裏認真經營自己的人生,有些人甚至在國外生活打拚到一定年紀之後回台北定居,開一家小小的店。
或許店面不怎麼起眼,但是深入瞭解後會發現,老闆見多識廣學富五車,卻能保持低調,甘於平凡的生活。這些精彩的人物,其實才是台北最美麗的風景。
記得前一陣子,曾有家科技大廠的老闆感歎台灣的年輕人都沒有什麼志氣,只想開個咖啡館。
其實我倒覺得夢想著開個咖啡館也沒有什麼不好,畢竟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什麼神聖偉大的事,甚至我認為這個世界就是那些想救國救民做聖賢的人給搞壞了。開一家小店,貼心地服務別人,讓人在生活中有一點點的美好,有一點點幸福的感覺,這就是很有價值的貢獻了。
而且我認為台灣若要跟別人比財大氣粗,比一個廠佔地數十公頃容納幾十萬個生產線上的勞工,那絕對是比不過的,也沒有那個必要,我反而覺得或許台灣的優勢在於創造一個華人地區最適合生活的地方,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成為生活型態的先膒者,以及軟性經濟的創新者。
當我們善加利用台灣在地理的因緣際會之下擁有的多樣化自然生態,以及在歷史的因緣際化之下,擁有最多不同文化與種族,自然而然的在此共同生活,這是我們最大資產也是最大的優勢。
我們真的不需要更多的工業區、科學園區了,讓我們珍惜土地風貌與生態環境,保留與在地生命有關的產業結構與歷史記憶,讓台灣成為華人社會最有文化深度,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