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響新生代是康師傅在兩岸以青年人為對象所舉辦的創新挑戰賽,已經辦了四屆,獎金與後續的學習機會相當不錯,所以大陸參賽的隊伍很多,大約都有一千多隊,反而台灣每年頂多只有寥寥的四、五十隊參加。
今年主辦單位在決賽入圍四十隊中保留十隊給台灣隊伍,今年也在各大專院校擴大宣傳,結果最後還是只有四十多隊報名。
比賽方式只要提出一份行動計劃,包括需要描述想辦法解決的社會問題,以及預期達到的效果,還有預計採取哪些行動來達成目標,這些行動有那些創新方式……等等。
我除了擔任活動宣傳的講師,以及評審,前些天也與另外三位評審就選拔出的十隊(也就是即將代表台灣到天津與大陸選出的三十隊做最後決賽),聽聽他們的簡報,給他們一些改進與調整的建議。
老實說,這十隊中,我覺得表現還可以的只有二、三隊,其他的隊伍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除了明顯練習不足之外,也缺少熱情,以及一定要達成的那種渴望。不免擔心,面對大陸一千多隊挑出的三十隊,恐怕一下子就被別人比下來了。
想起這一期商業周刊(1390期)總編輯的話裡提到的:「普遍來說,現在的父母太體貼,不管家境如何,他們不太讓孩子經歷匱乏,也不太讓他們為什麼事付出代價,因此形成了一個『能力很強,渴望卻很少』的世代,這是個棘手,且需要被扭轉的社會現象。」
不過倒是有一份沒有入圍的計劃書頗令我印象深刻,也覺得有點可惜。計畫申請人是個從學生時代就擔任各種海外志工,以及到處旅行探索世界的徐慈憶。
她曾經到過墨西哥恰帕斯州訪問過薩帕塔民族解放軍,也就是那群戴著黑色頭罩為原住民請命,也促成薩帕塔自治社區成立的革命詩人。
徐慈憶已進入校園分享近五十場夢想講座,希望「讓孩子學會作夢,鼓勵其能敢夢,為自己創造一個不一樣的人生,為台灣培養更多的夢想實踐者」。
她提的計畫其實從四月份已經開始執行,她到桃園復興鄉一所泰雅部落的學校奎輝國小,進行一整個學期的圓夢計畫,從九月開始每兩周一次兩天一夜的營隊,為期四個月,希望在今年聖誕節前幫這四十位孩子都能圓夢。
徐慈憶以她真實的經驗與心得,歸納出八項實際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夢想,摘錄於下,供有志於從事陪伴孩子成長的朋友參考:
「1.仔細聆聽火花,搧風點火:提出好問題並聆聽孩子回答,幫助孩子表達興趣,探索這想法的可能性。
2.利用平常機會展開對話,下課、放學等,做更深入的思考。3.對孩子的興趣保持開放的心胸,並表達支持:支持孩子的選擇是有智慧的表現,表達信任可提升成功性。
4.傳遞自己對人生目的的想法,以及工作中獲得的意義:透過師長及圓夢天使們的分享,對個人是自我表達,對孩子也有啟發性。
5.教導孩子務實的生活智慧:從嘗試錯誤中獲得生活智慧,原住民的孩子很純真,想法上天馬行空,也需要讓他們明白當現實不可能對他的夢想讓步時,知道如何去接受可能會有的限制。
6.介紹孩子認識潛在的人生導師:師長及圓夢天使可以引介能夠激勵孩子的人,孩子通常會依靠家庭、師長以外的人提供意見與鼓勵。
7.鼓勵夢想家精神:當孩子學會在挑戰中茁壯,就更能清楚瞭解自己可以達成哪些目標。 8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與責任感: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有能力而且對他人有所貢獻,今日是夢想家,他日是圓夢天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