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看著三位1963年次的大男孩寫著「對照記」,心裡偶爾就想著,他們到了五十歲時會以何種心情回顧自己的青春時光?因為我大他們兩歲左右,當時剛踏入五十歲。四十多歲與五十歲的差異正如同29歲的女孩與30歲,絕對不只是多吃一年湯圓那麼輕鬆,楊照說得好,五十歲可以理直氣壯地表示:「啊,這種年輕人的事,我不瞭,也不太想瞭解。」過了五十歲即便仍在紅塵世間忙碌,但是我們的心情以及連帶的選擇與價值判斷會在不知不覺或有意識之下改變。從對照記中,我們知道,這三個1963年次的大男孩,已經有了不少的視野看待人生。
「孩子如何成功」推薦語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是人人想追尋的,但是,人生卻又有許多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若我們遭遇到無可奈何的困境時,該如何自處?
明莉,一個在海邊長大的單純高中女生,畢業前夕忽然出現一位面目凶惡的毒舌外婆,她才發現原來自己是個養女,然後在因緣際會下,她獨自一人從鄉下搬到城市,住在一棟怪人聚集的宿舍,故事就環繞著她展開。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見到同僚兄,他的臉上總是帶著靦腆,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害羞的笑容,加上謙謙學者的模樣,當然會理所當然的以為他就是個典型溫和柔順的大學教授,直到他受全民囑託,擔任公共電視的董事長,幾次社會運動中,才發現在表面的害羞中,骨子裏是那麼強悍不妥協,直到看了這本書,才了解原來這種堅勒是來自於澎湖那種狂風烈日的陶冶。
同僚兄很客氣的說,這本書是他嚐試替八十多歲的父母做的口述歷史,記述了他父母親的生命歲月,其實不只是如此,其中更交雜著同僚自己的成長經驗,而且在一個從事教育工作,並且長期關心台灣社會發展的學者眼中,筆下不知不覺顯露出他個人對這幾十年台灣在時代變遷下的省思。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莎士比亞在暴風雨這齣戲劇開場有句話:「凡過去發生的一切,皆為序曲!」
回顧荒野這些年來伙伴們努力的點點滴滴,然後再看荒野今年標舉的「棲地守護元年」,對莎士比亞這句話更有共鳴。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年愈來愈常在公共場所看到沒有規矩,甚至像是小霸王般目中無人的孩子,然而陪伴在旁的父母親卻非常淡定地毫不制止或教導。其中除了極少數的孩子也許有天生的精神障礙,我相信大多數應該是正常只是缺乏家教的孩子。
一個從小被父母寵慣著長大的孩子,其實是無法在這個競爭劇烈的社會生存下來的。許多研究報告都指出:「性格好,人緣佳的人,成功機率遠大於只有專業技術或學歷的人。」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經濟全球化的高度競爭與變化快速的時代裏,每個人的工作壓力與生活負擔都非常大,在唯恐輸人的賽局中,若是運氣好,有不錯的升遷與待遇,不免會得意的說:「過得好,因為我值得!」可是假如工作不順遂,就不免怨天尤人,覺得都是別人的錯。
或許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防衛機制,可是當抱怨變成了習慣,受到最大傷害的反而是自己,這種情緒的嗎啡會消耗我們的精力,遮蔽我們的理智,讓我們無法看清楚事情的真相進而找到改善的方法。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人等到父母親過逝後,才忽然回想起,其實已經有好幾十年從來不曾好好地與他們聊聊天。同時,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身為父母親的我們,似乎也很難得與他們分享一些內心的話。不管是對於孩子或父母,這些理論上與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們卻不知道他們內心在想什麼?他們有什麼煩惱?有什麼困惑?在擔心些什麼?我們只照顧到他們的生活起居,卻忽略了精神與心靈的層次。
這本「最後的讀書會」提供給我們一個非常棒的示範,透過閱讀的分享,讓彼此的心靈可以在一起。或許你會說,你們沒有這個習慣,有點尷尬,你們做不到。沒關係,那就將這本書給你的父母或孩子看,與家人的閱讀分享就從這一本書開始吧!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心裡會浮現一個問題:「若是梭羅活在現代,他的湖濱散記會怎麼寫?」
因為相對於科技與物質文明凌駕一切之上的今天,梭羅生活的一百多年前的社會還算單純樸實,他如何能未卜先知的道盡當代人所面對的精神困境?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還沒有多久以前,在我們的父母親年輕的時候,當時的世界沒有所謂垃圾。吃的、穿的、用的,一切物品用完之後都回歸大地,融入生態體系的循環。直到工業革命之後,人類才製造出大量無法進入生態循環的物品。在一個健康、繁榮而且可以持續的系統中,所有物種勢必在能量和物質的循環上,與周遭的環境互相協調,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的動態平衡關係。
可是人類的文明與制度,不斷地逼迫我們生產、消費、丟棄、購買、再丟棄,這種生活形態一定是無法永續的。而且地球因廢棄物、污染、資源耗盡而喪失生機,其實也是這些年來,許多人心中的隱憂。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保護大自然的重要,卻忽略我們每天不斷購買東西、丟垃圾,就是在傷害賴以生存的環境。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的習慣,原來就是殘害生物的元凶!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隻返家遷徒的魚鷹,隨著牠飛越海洋,穿過沙漠的歷程,串連起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青少年的心,雖然牠是孤獨地遨翔於天空,身上卻承載著這些孩子的愛與希望。「空中之鷹」是一個感人又引人深思的精彩故事。
故事從十一歲的卡勒姆在古怪的女孩艾歐娜引領之下看見魚鷹的巢開始,在救治受傷的魚鷹並綁上追蹤器之後,這群孩子的視野也跟著這隻遷徒的鳥而不斷往世界延伸。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年來大家都能感受到天氣變得愈來愈怪,而且,常常連續很多天都是大太陽沒有下雨,可是一旦下起雨來,卻又非常大,甚至會淹水。這種情形不只是在台灣發生,全世界都變成這個樣子,原來是因為全球暖化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
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人類在這幾十年裏面,用了太多的電以及汽油,因為不管是我們吃的、穿的、用的,從生產製造到運送,都會用到石油,產生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會留在空氣中,像罩子一樣,把太陽照在地球上產生的熱氣留下來,排不出去,時間久了,地球就會暖化。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親近同類排除異己一直是人類的天性,但是隨著文明發展與國際交流頻繁下,尊重歧異,甚至欣賞不同,是當代人最重要的課題。
因此,盧安達在近代發生的種族大屠殺就是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警示,它的殘酷在於大規模且長期的人民,甚至熟識的鄰人彼此相互砍殺。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對我而言,是場及時雨,適時解答了近年我心中的疑惑,相信也能協助家長與老師們釐清問題的癥結,書中提出的方法的確也能協助當代年青人找到生命的目的,進而找到生活的熱情,發揮自己的潛能。
這些年我常到各中學或大學演講,也在各種活動中接觸到許多年輕人,覺得當代的孩子比起當年的我們聰明、帥氣,並且也比較活潑勇於表達,可是總感覺他們缺乏對生命的熱情,有點得過且過的態度,漂浮不定,對未來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現實,眼光短淺,也談不上什麼抱負。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楊文兄與我一樣,都是瑞秋卡森女士的粉絲。
我總是覺得,不管全世界哪一個國家的人,都欠瑞秋.卡森一個人情。因為對於大自然終生不渝的好奇,以及對萬物生命的關懷,瑞秋.卡森以溫柔卻堅定的努力,開創出全世界的環境保護運動潮流。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拉斯加被稱為地球最後的邊境,看著林心雅與李文堯賢伉儷在這極境荒野裏的紀錄,不儘想起哲學家唐君毅所寫的一句話:「在遙遠的地方,一切虔誠終必相遇。」
是的,不管是遙遠如阿拉斯加或者近如住家附近,皆必須懷抱著虔誠之心,才能遇見來自我們生命中的渴望。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本不太一樣的非洲行醫紀錄,因為作者很有自覺地不希望將他這段經歷變成在非洲大陸救苦救難賺人熱淚的書,誠如他所說的,這只是一本一個剛大學畢業,到非洲服役短短九個月的年輕醫師的紀錄。其實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也在於作者才經過多年苦讀,剛剛拿到醫師執師,就來到一個必須每天面對許多患者死亡的病房,而且也是他第一次到陌生的非洲大陸,待了不長不短的九個月。
因為這是一個人最有感觸的階段,不管是從醫者的身份或是到一個新國度。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希望之翼」有多重的樂趣與收獲。
對喜歡看冒險故事的人,這是個既精彩又真實的歷險過程,除了飛機空中解體墜落地面奇蹟式的活著之外,一個十來歲的小女生如何獨自在原始熱帶雨林裏十多天的求生等待救援?除此之外,她父親在年輕時花了一年多從德國徒步、偷渡到秘魯的經歷也令人驚歎!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是覺得一個有根的民族會活得比較安心,比較駕定,而且保留並記憶這些過往的事物,並不只是懷舊、滿足自己的鄉愁,而是一種感恩的心情,更是尊重前人們的努力。
作家董橋就曾經寫過:「不會懷舊的社會注定沉悶、墮落,沒有文化鄉愁的心,注定是一口枯井。」董橋說的,大概是指我們不能忘掉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因為這是一個社會的靈魂與國家的精神吧!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世界所有人類的生活,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了非常巨大的改變,首先是將生產砲彈炸葯的軍需工業直接改成肥料農葯殺蟲劑的工廠,開始了單一作物大量栽種的所謂「綠色生產革命」。
之後再加上科技的高度進展與全球化的推動,人類的生產與消費就逐漸脫離了與自己生活土地與環境的關係。我們曾經以為,可以用低廉的價格買到各式各樣的東西,擁有一大堆物品能夠為我們帶來幸福與快樂,但是,結果並不是當初我們所想像的,甚至我們每個人愈來愈不快樂,壓力愈來愈大,人與人也愈來愈疏離。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熊,不管是布偶的泰迪熊,還是動漫電影中的功夫熊,紀錄片中令人難忘的北極熊,或者動物園裏胖嘟嘟好像玩具的貓熊,童話故事中總也少不了熊的角色。
這些熊的造型與模樣都非常可愛,但是熊是陸地上最大且最強壯的肉食動物,原本牠在生活中是沒有天敵的,除了人以及因為人的行動所造成的環境改變。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