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都知道,生老病死,生命的循環如同花開花落、月圓月缺,春夏秋冬四季輪替那般自然,但是,當面對死亡時,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驚慌失措,最難過最捨不得的,大概就是無法繼續與所愛的人相處,無法陪著孩子長大,甚至無法與親人好好的道別。
精神分析大師容格認為,真正的美,其實是一種消失,因此,愛是一種註定的遺憾,不管是男女之愛、親子之愛。詩人聶魯達也曾寫道:「愛是那麼短暫,遺忘又是那麼漫長。」在漫漫人生,當我們的所愛不在之後,一切都已不再,這或許正是我們面對最愛的人離我們而去後,將縈繞我們一生而揮之不去的感傷。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個令人迷惑的年代哩,環遊世界、追尋偉大夢想容易,能夠注意到身旁發生的微小奇蹟卻很難。大部分的人恐怕已經遺忘了每一天的晨曦、每一朵地上的小花,以及許許多多習以為常的瑣碎事物,構成了這個神奇美麗的世界。
因此,喬治哈思克以一年時間,類似修行般所示範的行動,在這個追求更多更大的時代裏,具有醍醐灌頂式的棒喝作用了!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這些年來關心台灣教育的各個團體,不管是官方或民間,已都致力於閱讀運動的推展,但是我們或許還沒有真正體會到,一個人能不能閱讀與寫作,的確攸關他未來的謀生能力,而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當然也繫於人民的學習能力,這本書豐富的研究與調查報告,令人震驚地發現這個已經發生的事實。
不過,這也不只是一本談閱讀、學習與寫作的書,它應該算是一本有關男孩教養的書,因為學習的動機與成就感,往往是男孩是否能順利渡過成長風暴的關鍵因素。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本難能可貴的書,非常佩服作者能克服內心的創痛,昇華為悲憫與大愛,協助無數仍處在恐懼、痛苦中的孩子走出困境;也因為作者的感同身受,所以能夠以更柔軟的心去同理孩子的心情,讓陪伴孩子的大人們知道該如何與被霸凌的孩子互動。
面對受創的孩子,父母師長當然不能袖手旁觀,但是我也非常認同作者說的,決不是鼓勵孩子要變得堅強就能解決問題,更不該只是找出加害者,並且把責任往加害者身上推就了事的處理方法,因此,如何找到適當工具與方法來營造班級的氣氛,老師如何學習與學生培養良性對話的習慣,書中這些技巧都是作者以她多年實際經驗分享,值得老師與家長參考。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經我也像「寂靜之書」作者莎拉梅特蘭一樣,享受著喧鬧所帶來的樂趣,並且習慣一回家就打開音響或電視,也不是為了聽什麼節目,就只是讓這些人為的聲音填塞思緒裏每一絲可能的空間。
直到十多年前搬到山裏面,才重新開始聆聽寂靜,如同梅特蘭,開始了我自己的尋找寂靜之旅。這也才發現,在現今的世界,要找到沒有人工聲響的寧靜之地,是多麼的困難。比如住在山裏面,若是關起門窗把大自然的天籟稍加隔絕之後,發現老舊冰箱馬達不時就起動的聲音吵得要命,後來換了一台綠色標章超節能的新冰箱之後,總算好一點,這時候日光燈的起動器細微的聲音卻又嗡嗡地干擾著耳朵。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輕時讀上官鼎的武俠小說時,就知道是由擔任教授的三兄弟合筆,當時只惋惜他們只寫了幾部,卻不知道原來寫書時他們三兄弟最年輕的劉兆玄只有17歲,他們停筆的原因是出國留學的緣故。
想不到隔了幾十年,有了豐富閱歷的上官鼎居然重現江湖。果然薑是老的辣,「王道劍」一出,誰與爭鋒?而我們這些喜歡正統武俠小說的書迷,有機會重溫年少閱讀的美好情境。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這本書,內心有許多感慨,一則是疑惑,為什麼這麼重要又實用的書,過去怎麼沒有人出版?另外則是遺憾,雖然全世界的青少年有共通的特點,但是每個國家的青少年在不同的社會與環境下,也會有屬於自己獨特的煩惱與困境,因此很可惜台灣為什麼沒有人企劃出一本類似的書呢?
不知道是不是每個大人都認為自己也曾經年輕過,所以理所當然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但是看了這本「爸媽請聽我說」絕大部份的父母都會嚇一大跳,原來孩子想得與我們不一樣。當然,少數懂得自省的父母或許會承認自己當年也常和父母鬧脾氣,覺得全世界都不了解自己。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才剛看完喜多川泰的「從謊言開始的夢想」,立刻又翻到最前面重新讀一遍,一方面是因為我想再次比較他是如何詮釋夢想與目標或職業選擇彼此之間的不同,另一方面也是感受到作者對青少年那種溫暖與體貼,令為人父親的我很感動,而且在閱讀過程中也讓我的思緒回到自己年少時光,那種對感情與未來,有點迷惘的期待。
這些年我常到中學與大學演講,不管是直接跟學生或者是與老師或家長,我都可以感受到大家的徬徨與焦慮,當然,這多少是來自於全球環境快速變遷之下世界愈來愈不確定,因此社會近些年普遍瀰漫的不安,也影響到每個孩子,我的擔心正如作者寫這本書的動機,如何讓孩子滿懷信心與希望的迎向未來?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小時候沒有電動玩具,沒有線上遊戲,也沒有臉書,甚至電腦都還沒有發明,連電視機才剛剛出現,幾乎沒有適合我們看的節目,而且那時候也沒有安親班,才藝班,所以放學後就像蘿拉一樣,有非常多的時間可以自己玩耍。
因此下課後有沒有好朋友一起玩遊戲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大事。記得當時總會有一、兩個整天黏在一起特別要好的好朋友,還有一些會一起玩遊戲的同學或街坊鄰居。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一、兩年,台灣已有不少熱情的老師,或者更明確地講,是還懷有理想的不死心的老師,主動積極地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這也是日本佐藤教授努力了十多年所提出的學習變革,希望能重新找回逃避學習的孩子,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台灣在擾擾攘攘了十多年的教育改革,不管怎麼改,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滿意,因為不僅沒有達到所預期的結果,反而好像離目標越來越遙遠。我想或許因為我們的教改只針對考試與入學的制度,卻忽略了最根本也最重要的第一現場:孩子學習發生的教室現況。世界或社會環境已跟十年前,二十年前截然不同的今日,我們的教室現場老師跟學生互動的情況還是跟五十年前,五百年前一模一樣,甚至比二千年前至聖先師孔子與學生活潑互動的情況還來得僵化,難怪沒有辦法達成教育的目標,讓學生擁有迎向未來的基本能力。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個令人感動落淚的真實故事,也是一個「有志者事竟成」的勵志書,當然更是「白手起家轉窮為富」的美國夢最佳典範,不過不只如此,史提夫潘伯頓的現身說法,更可以讓每個家長,每個老師,每個有權力的人以及每個關心社會發展的民眾看到,閱讀對一個孩子的重要,不只是考試多幾分而已,閱讀可以帶給激發孩子生命的力量,改變孩子的人生。
史提夫.潘伯頓的人生可以說是拿了一手爛牌,他不只是被遺棄的孤兒,更悲慘地是被寄養家庭以極不人道地方式虐待,一般而言,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很難有什麼未來可言,幸好有書,書成為他黑暗生活裏的一道光,讓他看見一個與他真實遭遇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帶給他生存的勇氣與努力的目標。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搶神大作戰」推薦語
很久沒有看到這麼精彩的小說,害我搭高鐵時差一點錯過站忘了下車,也讓我想尋著書中描述的地點,踏查三貂角,並且重遊黃金博物館。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態作家徐仁修曾描述:「我常覺得造物主把整個大自然的奧秘,都隱藏在一粒小小的種子裡。它如此的渺小不起眼,總被世人遺忘。但是一旦水之鑰打開了秘門,啟動了生命之能,一粒微不足道的種子,開始展現了世上最偉大的力量。」
的確,種子不僅代表生命的誕生,同時也象徵了再生,每一種植物都可以在每一粒散播出去的種子裡再生。其實每一粒種子都具有不同形式的翅膀或腳,所有的植物都各自發展出傳送自己種子的有效方法。有許多植物的果實破裂時,會把種子拋向天空,散播得到處是,像金雀花的豆莢、馬利筋,尤其是鳳仙花的種子導管,輕輕一碰就會像手槍一般射出種子,會把人嚇一跳。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相信台灣每個學生都可以不假思索地說:「熱帶雨林是地球的肺,也是物種最豐富的地方。」甚至用功一點的還知道雨林正以每一秒一個足球場的速度消失,全世界的物種也因而快速滅絕中….。
這些知識當然不是不重要,但是當我們周遭的環境都只成了孩子必須背誦考試的數據時,那不只是太可惜了,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學習的動力與熱情。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年來,在荒野保護協會為孩子舉辦的自然營隊裏,常常見到一種現象,有許多能言擅道,自然知識豐富的孩子,真正到了森林裏,反而最容易不耐煩,無法靜下心來觀察,當然也就更談不上體會生命的流轉,與大自然做朋友了!
我想或許是因為電視頻道裏巨細靡遺的生態影片,或者印刷精美的圖鑑百科全書以及無所不在的網路,現在的學生自然知識或許相當豐富,但是對於自然生命的感受力反而逐漸喪失了。因此,如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重新看見活生生的生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反而是新的挑戰。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挺身而進」推薦語
在強調男女平權的時代,我們也許會有意無意地忽略男女有別的事實,這個差別除了來自於生理上,甚至大腦發展的不同之外,也如同桑德伯格在這本書不斷強調的,還有來自於社會的刻板印像以及女性本身給自己的限制。其實這本書不只鼓勵了女性,對於其他困於種族,國籍,年齡甚至教育背景的人們,有勇氣地活出自己。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是怪咖」推薦序
二十一世紀除了是高度競爭的時代之外,也是個容易憂鬱的時代,不管我們多努力,都有可能遭遇到挫折與傷害,因此在生活中有健康的舒解壓力的方式,找到生命的活水源頭,是很重要的課題。「我不是怪咖」是個從閱讀中找到力量的孩子,相信這本書也可以撫慰許多有同樣困境的小朋友,並進而體會到閱讀帶給我們的樂趣。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實說,在這個時代要保持樂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為,我們已經活在一個愈來愈複雜的世界,每天都有排山倒海般的負面訊息迎面而來,層出不窮的災難與痛苦似乎也無止無盡,我們在指責抱怨之餘,往往也期待著偉大的領導人,提出長治久安的解決之道,但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就任演說中這麼說:「期待他人或等待未來,改變將永難實現。我們自己,就是我們等等的人。我們自己,就是我們尋找的改變。」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看著這部精彩的小說時,腦海中不時浮現年輕時歐威爾「一九八四」與赫胥黎所寫的「美麗新世界」,不過現在我的心情遠比當年沈重,因為「計分倒數」裏所描述的科技,如今都已經在真實世界中出現並且運用發展中,而且以公平為訴求,將我們生活的全面表現都以可以量化的數字來評比的這種作法,不也與我們十二年國教各種比序項目的精神一致嗎?
與「一九八四」小說不一樣的,目前整個世界朝向「透明化」發展的趨勢,不是來自獨裁者為了怕人民反抗的全面監視,而是由下而上,來自於人們要求公平與安全的渴望,就如同「計分倒數」書中推動計分的企業所喊的口號:「藉由科技追求更完美的人性」,假設真的有一套無比聰明,無比公正,且全面評估一個人的整體表現的系統,讓我們這個世界不再有家世特權、利益交換,或不確定的機運,每個人的未來是實實在在來自於自己的真實表現,是的,假如不久的未來真的有這麼一套系統,或許大部份的民眾都會舉雙手雙腳贊成,就像是街頭巷尾到處都已經佈滿了監視器一樣,可是,這就是我們理想中的社會?是我們想要過的生活嗎?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相信那些成功人士所講的成功之道,因為那不是真正的事實。當然我相信那些知名的典範人士不是要故意騙你的,而是他們被自己騙了。
他們回顧過往的人生時,會以為他們的成功是因為自己多有規劃,自己多有遠見,所以才會有今天的成就,他們完全忽略掉了當時有多少的偶然,多少的機運,更有數不清的貴人,才幸運的有了今天的成功。因為我們大腦一定要把過去發生的事情合理化,意義化,我們才會記得,所以不知不覺,我們也都被自己的大腦給騙了。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