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題二:荒野最終極的目標與關懷是什麼?有人批評荒野多年來沒有做什麼保護而只有辦活動,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荒野十歲了,未來荒野的目標與方向會改變嗎?會變的是什麼,不變的又是什麼?

 

生命因參與荒野而改變

 

我想從哲學、宗教或形而上學的角度,來談談個人對生命的觀念。

人到了某個時期一定會問自己:「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生命的意義在哪裡?」我也從很年輕就開始想這個問題。

基本上,我不論見到任何人,都會表現得很愉快,所以大家都會認為我是非常熱情、積極、快樂的人。所以如果我說,我對生命是很悲觀的,很多人都不會相信。但我的確對生命的意義本身是存疑的,我一直不認為人活著可以完成什麼大事,因為在如此浩瀚、悠久的宇宙時空裡,個人渺小如滄海一粟,根本微不足道,很難僅憑一己之力,對這個廣大世界造成什麼重大轉變。

既然如此,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

所以我認為,人活著的歷程本身就是意義。我從很年輕就體會到這一點,有道是:「佛法難聞今已聞,人身難得今已得。」生命是很可貴的,生而為人是很難得的,所以做為人本身就是一個意義,我們應該好好地、精彩地活這一生,活出光和熱,不一定要估算到底做了多少事情、達成多少目標,這是我個人對生命的觀感。

如果按照企業管理的數據化概念,為了向社會證明自己的成就與價值,我們必須表示荒野保護了多少濕地?做了哪些議題?有多少會員?辦過多少活動與演講?這個社會一直都有這樣的觀念,我也不好反對這樣的陳述方式,但其實在我心裡,這些完全不重要。我真正唯一在乎的是:一個人因為參與荒野,改變了自己的生命。我著重的是大家努力的過程,每個人因為參與荒野,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改變環境,從改變自己開始

 

在荒野成立第三年時,我接受一位媒體記者採訪,訪談結束後,他下了一個標題—─「拯救荒野,先從拯救荒心做起」。因為大自然都是人在破壞的,要保護大自然,必須從保護人心做起,這也是我們從教育的角度著手的原因。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說:「人痛苦了,環境就痛苦。」所以人只要能夠改變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環境就不會遭受痛苦。荒野表面上像是一群人在遊山玩水,但事實上,我們的所有行動都是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的。

台灣的環境保護運動是從1970年代保護林家古厝開始,此後台灣才有比較大規模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接著台北鳥會成立,一路走來,很多人數不多的團體,卻能不斷地對政治產生一些壓力。

值此之際,環保議題就像人權議題一樣,已經是一個普世價值,意即全世界皆已認同的理念。但正因為環保已經是大家同意的價值觀,大家都自認為關心環保,我們又要如何說服人們更進一步行動呢?

所以毋須多言,重要的是讓人們付出行動、付出代價。這十多年來台灣的環境議題源源不絕,正如希臘神話的「九頭妖龍」,不斷地抗爭、不斷地反應,卻還是不斷地發生。所以如果荒野也在做議題的抗爭,仗是永遠打不完的。

既然每個人都認同環保運動,但為何整個環境卻越來越差?因為只讓一個人口頭上同意環保觀念很容易,我們真正要做的,應該是讓一個人從生活、行為中開始改變習慣,犧牲自己生活上的便利和一些既得利益,付出代價、支持環保行動。

但別人要如何被你改變?這是很困難的,一個人不太可能僅因為別人對他施加壓力,就被改變。人只會被自己所認同的觀念改變,唯有自己去體會,唯有透過與別人溝通、教導別人的過程,才能改變自己。

有一位佛教大師說:「你教導別人的東西,正是你應該學習的東西。」例如,當你告訴同事不要用免洗筷的時候,你的同事也許不見得就此不用,但至少你自己卻不會再用。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鼓勵人們加入荒野?因為我們想要改變每一個加入荒野的人。荒野這十年來所做的,就是透過讓很多人當義工、讓很多人付出行動,來改變他自己。當你週邊的人都知道你是荒野人的時候,你自己就會改變!

荒野是最勇敢的團體,荒野的義工都是很快就上戰場,都是上完短短一、二個月的課就帶隊了,因為自然知識是學不完的,所以要邊做邊學才學得快。其實,我們真正想要改變的目標對象,並不是聽講的學員,而是上台演說的人;既然只有在台上講話的人會真正被改變,所以我們要盡量讓更多人有機會上台,既然要上台,就要負責任,自然就會看很多書、蒐集很多資料,因此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如果台下有人認為你講得不夠好,也很歡迎他上台來講。

有一個小學三年級小學生,告訴媽媽說他想去教書,當媽媽質疑他年紀還小,可以教別人什麼?他說:「我三年級了,可以教二年級的啊!」荒野的義工們正是如此,被改變的、獲得成長的,正是站到台上講話的那個人。

 

善意的改變是荒野的核心價值

 

加入會員也是一個改變,我們規定的入會金額是一千元,不多也不少,讓你掏出錢會有點心疼的感覺,你才會改變、才會珍惜。

六年前慈濟大愛台準備開台時,跟荒野合作錄製節目,找了十多位荒野夥伴接受訪談,節目錄完之後,我們說服了節目製作人加入會員。次日上午,我接到這位製作人來電,她說昨晚跟老朋友見面,聊到自己剛剛加入荒野,她的朋友告訴她,自己也早已是荒野的義工。

我對這位製作人特別向老朋友提及荒野、事後還特地打電話給我感到訝異,因為她是一個以採訪各種人事物為工作的人,對各種採訪對象早已習以為常,怎麼會在工作結束後,特地向老朋友提及荒野呢?

我認為造成她這麼深刻印象的原因,正是她親自繳了會費,正式成為荒野的一份子。這個行動在她的生命中發生了意義,她的習慣因為這個行動而被改變了。

所以,善意的、正面的改變,正是荒野的核心價值。荒野內部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同的義工組織,而且所需的成員特性都不同?就是因為每個人的個性、條件都不同,所以我們不設定領域,如果設定了特定的路線,會讓很多條件不合的人無從著手、無法付出行動。我們希望讓每個擁有不同條件的人,都能加入荒野,透過行動改變自己、追求自己生命的價值。

建立環境保護的價值觀是一輩子的事,不只是參與一、兩個議題而已,因為議題結束,人就散了。但是如果能讓一個人從內而外產生改變,在他週遭的朋友、同事之間,製造一個環境保護的氛圍,以後不管遇到任何議題,他都會去幫忙。

打造荒野要從每個人的內心開始,不需要像企業管理一樣訂定數據目標,因為那是非常痛苦的。我希望荒野追求的是更核心、更原始的目標,而不只是表象的。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讓社會大眾有一個可以接受的宗旨與目標。荒野的宗旨與目標以棲息地的保護為主,透過保護棲息地,讓一切生命得以被保護下來。我們所保護的,就是荒野,而荒野正是所有生命的源頭。

天地萬物息息相關、環環相扣,所以我們所做的任何的努力,都會相互影響,只要我們做的事情是正面的、善良的,就會產生意義。

 

生命因參與而改變----荒野十年的六個問答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