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某個雜誌的記者到診所來採訪有關公益團體經營管理的主題,她說是因為前一陣要寫一篇有關德瑞莎修女的報導,上網搜尋,看到我所寫的有關德瑞莎修女的文章,連結進去看,接著也連結到我的部落格,然後也看到荒野保護協會,於是興起採訪這個主題的念頭。
的確,網路的連結,真是無遠弗屆,所謂的『複雜混沌理論』以及『六度連結』的小小世界,在網路世界中真是具體而微的呈現。
也想起前些天,國語日報因為『感恩心生活系列』報導曾經做了一個專訪(附在後面),我想,在這個時代中,談感恩,是件很不切實務的事。
在日常的平淡生活中,要感恩,是不容易的,或許有點像天才藝術家一般,距離遙遠時我們會欣賞讚歎,但是若他住在我們隔壁,恐怕我們會瘋掉!
也因為有如此的體認,我曾經將以下這段句子抄錄擺在我的案頭:
「學會為陽光感謝──因為陰晦並非不可能。
學會為平靜而索味的日子感謝──因為風暴並非不可能。
學會為粗食淡飯感謝──因為飢餓並非不可能。
甚至學會為了一張猙獰的面目感謝──因為有一天,我們中間不知誰便要失去這十分脆弱的肉體。」
後面附上國語日報的專訪以及二篇以前寫的文章供參考。
李偉文獻身環保力行德蕾沙精神
──劉偉瑩採訪
李偉文有兩個身份,一個是牙醫師,另一個是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前者是人的醫生,後者是環境的醫生。他將這雨個角色扮演得很稱職,當李偉文感到疲累、挫折時,德蕾莎修女將一生奉獻給『貧困中最貧困之人』的事跡,總是鼓舞著他,讓他有勇氣重新出發,繼續前進,因此,他對德蕾莎修女心懷感恩。
從小就滿腦創意、善於領導的李偉文,學生時代曾帶領全班同學打工自費編班刊,參加童軍團,也擔任團長,父母親很少干涉他的生活,讀書也是自動自發。現在他坐在十一年前創辦荒野保護協會的牙醫診所裡,眉飛色舞的談他草創荒野保護協會的動機、理想,以及跟他一同在荒野中耕耘的三千多個義工朋友,像個童心未泯的大男孩。
他說,像他這類『自力救濟』型的人,人生沒有太多高低起伏,不過總有一些人和事影響自己,經過反省、反芻,決定自己該怎麼做;德蕾莎修女,無疑是引導他無怨無悔投身社會公益的典範。
李偉文參與臺灣環境保育工作十多年,每天都在處理『組織』的問題,協會裡三千多名義工,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意見和想法。「環境工作者大都是極端理想主義」,加上環境運動原本就有許多爭議點,面對會內和會外因為期望或失望所帶來的批評,讓他對生命的追求,也會有『所為何來』的感嘆,心情複雜又矛盾。喜歡閱讀的他,從書中找尋自我激勵的典範,讀到德蕾莎修女一生面對各種質疑,卻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他的心情突然歡喜起來。
「幫助貧困中最貧困的人,過最簡約的生活,這是多麼高尚的情操!」李偉文說,德蕾莎修女一生都在幫世上最卑微、最被忽視的一群人,她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道路,途中有許多人對她質疑、批評,卻仍然不停的付出關愛,德蕾莎修女一生的奉獻宛如醒世鐘,讓他看到人心不完全是那麼冷酷、功利,更在他想要放棄推動環保工作時,還對社會存有一絲希望。
現在的荒野協會堪稱是臺灣最大、最有影響力的環保社團,李偉文卻從來不為活動的成敗責備任何夥伴,他重視的是參與的過程,以及跟夥伴同心協力為公益付出的快樂。對於外界的批評,李偉文欣然接受,並將它視為督促荒野持續進步的活水,他說:「『心死』是最大的悲哀,有批評的聲音,代表這個社會還有希望!」
♥我的感恩行動
將任何批評都看做是正面的、善意的,並且對批評自己的人心存感激。
♥愛的鼓勵
感恩是正向、快樂的情緒,它能讓你每天在快樂中學習、工作、生活,讓每件事情變得更好
感恩,一種迂濶而過時的習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