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台灣三十至四十歲的女性中,三個就有一位未婚,在台北則超過半數以上適婚女生沒結婚......
婦女、兒童及台灣的未來...
今天是婦女節,但是好像大部份的媒體都沒有相關的報導,其實我也搞不清楚現在台灣還有沒有這個「節日」,還是幾年前已經將婦女節與兒童節合併成「婦幼節」了?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影響未來五十年世界面貌三大趨勢是「人口結構改變」、「知識經濟興起」與「經濟全球化」。這些變化,並不是像革命般大張旗鼓地降臨,而是像牆壁滲水點點滴滴地浸潤,在人們不經意中就改變了我們周遭的一切。據人口學家說,世代要完全替代,每個婦女要生2.1個小孩,但是我們現在出生率已降到1.18個,即將趕過法國,成為世界第二低的人口出生率。(這其中還有大約六分之一是新移民家庭所貢獻的)。
舉例來說,當新生兒出生數目只有十幾二十年前的一半時,是不是意味著過些年,高中大學的數量隨著供需改變,學校也會如同首波遭衝擊的婦產科一樣,必須面臨退場的命運。
面對未來世界,我們準備好了嗎?
婦女的快樂是世界和平的基礎──婦女節有感
不過,大家慶祝婦女節,大概只會說一句話:「婦女節快樂!」然後就再也想不出其他的台詞了,不像情人節,有眾多甜言蜜語以及應節禮品來烘托這個節日。
婦女節當天早上,到位處新竹的某個公務員訓練中心對百多位初任公務員的朋友演講,看到為數眾多的婦女朋友,除了隨俗的道了聲婦女節快樂之外,我又突然有感而發,婦女的快樂真的是非常重要。
因為女生快樂了,男生才會快樂!
男生女生都快樂了,小孩子也就會快樂!
小孩子快樂了,全家自然也都快樂了!
家庭快樂了,社區社會也會和諧。
社區社會和諧了,國家自然也就祥和了!
國家祥和了,就不會想對外爭戰,世界自然就和平了!
不要以為我這是隨口亂掰,牽扯太遠了,大家都知道一個微笑會牽動另外一個微笑,如此等比級數影響下去,往往細微的事就有可能造成大大的不同!
因此,婦女的快樂真的是非常重要!這可是攸關世界和平的頭等大事。因此,為了世界,儘量取悅婦女吧!
那麼,快樂有沒有方法呢?
據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過去以為「獲得什麼才會快樂」這種心態是不對的,比如說「我若退休了,我就會快樂」「我若中樂透,我就很快樂」「我的孩子若考上好學校我就很快樂!」這種依賴外在因素的快樂,是不穩定且不長久的,真正的快樂是由內而發,是不因外在條件的達成與否,簡單講,就是自己決定自己要快樂,就可以快樂,這才是真快樂!
咦?講得太玄了?
這不干我的事,這可是專家講的。
忽然想起1996年5月在民生健士會通訊第76期裏,有一個專欄「我的快樂之道」,曾收集了不少位朋友尋找快樂的方法。
以下列出當年我寫的以及許瑤琴伙伴的看法給大家參考:
尋找快樂之道 ■李偉文
「真善美」電影裡有一首歌「These are a few of my favorite thing」,歌詞是:
「露珠在致瑰花上,鬍鬚在小貓嘴上,擦亮的銅壼,暖暖的羊毛手套,綁得緊緊的牛皮包裹,這些都是我喜歡的東西。」
「穿著白色禮服的女孩,繫著藍色緞帶,雪花飄到鼻子上、睫毛上,銀色的嚴冬融化成春天,這些都是我喜歡的東西。」
「狗會咬人,蜂會叮人,我會覺得難過,這時只要想起我喜歡的東西,就不會覺得那麼糟糕了。」
正如歌詞中所說的,快樂應該是有方法的,除了生活態度與自覺之外,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是我們排遣煩悶、舒解壓力的方法,而既然是方法,就一定有我們沒有嚐試過、沒有想到的,所以別人的經驗與體驗就一定有一些會對我們具有參考與啟發的價值,希望大家能將這密藏的私房法寶也好,野人獻曝也好,不吝讓大家一起來分享。
記得國中或高中課本有一篇梁啟超的文章,提到興趣或娛樂有三樣要注意的事,第一樣是追求快樂,不能有不快樂的後果〈比如賭博的過程很刺激快樂,但會導致不快樂甚至悲慘的後果〉,然後好像他也提到,最好興趣本身也能有所進步,附帶享受到知性的愉快。
我則認為,任何嗜好、興趣,都必須及早培養〈甚至交朋友也是〉,一路養成習慣,到年紀大了,才能依保持濃厚的熱情與對生命的信心。
所以,撥一點時間,做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找一個空檔,學學讓人開心的新事物,把舊日嗜好重新撿起來溫習一番。
再提醒一次,任何一種樂趣,任何快樂之道,其實都是一種習慣,它需要時間去陶冶,也需要熱情去灌溉。今天不做,明天也許就不會執著地入了。絕對不是等到有錢了,等到成功了,等到退休有閒了,自然可以手到擒來。林語堂說:「如果我們願意,這人生是儘夠我們享受了。」
■許瑤琴
生活在這滾滾紅塵中,人們往往諸事纏身,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於是便汲汲於追求快樂的方法;其實快樂就在生活中,「若無閑事上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我的快樂之道,就是不事生產:閑。
週日的午後,陽光斜灑在屋簷,對面人家的爬藤綠意盎然,透過竹簾望去看得滿心舒暢,「我欲乘風歸去」的感覺油然而生。把收音機拿到陽台上,泡杯濃郁的烏龍,狗屋暫當書桌,盤腿坐在地上看起張愛玲的小說,暫時把自己置身在二、三十年代的孤島──上海,想像當時的流金歲月,台北愛樂電台精緻的音符流竄在空氣中,慵懶的氣氛錯覺身處霞飛路〈現上海懷海路〉,小狗子在旁追逐小蟲玩耍,老狗子〈中凱〉在書房晃頭晃腦〈聽爵士樂,恍若置身紐奧良〉,時間好似靜止的。突然狗吠不斷,原來小狗子的晚餐時刻到了,站起來抖動一下筋骨,嗯!好個悠閑的下午。
快樂就是那麼簡純、無欲、簡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