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收到朋友傳來各式各樣的連署書,甚至自己偶爾也會成為連署的發起人之一,但是,內心裏倒是常常會浮現一個問題:「到底連署有沒有用?」

  剛好最近看到國外一篇報導,探討尋求名人連署的文章,其中提到普利茲獎得主資深記者蓋伯曾經表示,他在四十年記者生涯中,看到各式請願活動來來去去,卻沒有看過決策者當真因此改變心意的。他經常詢問掌權者是否有看到報紙上全版的請願廣告,十之八九回答他沒看到。

  當然,美國情況或許與台灣不同,至少我們是期望並且相信每次民間團體發起的各種呼籲政府部門能聽得見。可是,即便聽見了,在眾說紛紜,各種意見互相角力過程中,究竟什麼是關鍵的決定因素?

 

  一萬個人連署,或許比不上找幾個名人出來背書,畢竟名人能夠吸引媒體報導,可以引起討論,形成輿論。在各種名人當中,諾貝爾獎得主大概是世界級的具有公信力的名人了,因此這些年邀請諾貝爾獎得主在請願書上簽個名的議題愈來愈多了。在早些年,這一招似乎很有效,但後來就每況愈下了。半個世紀以前,全世界一萬多個科學家及36位諾貝爾獎得主簽名呼籲永久廢除核子武器,這項請願也促成了國際間的核武限制,1963年『禁止核試爆條約』正式生效,發起這項活動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鮑林也因此再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可是到了1992年,全世界所有得過諾貝爾獎的近半數人針對環境現況,發表了『全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示』引起的影響幾乎遭到所有主流媒體的忽略。五年後,1997年,又有一百一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呼籲對全球暖化要採取行動,可是也幾乎沒有政府或單位有立即的回應。

  我想,是不是只要對於跨國企業或大財團的利益有損害的呼籲,即便你是再有地位的名人,也會被已屬於主流經濟體系一環的媒體所封殺?

  至於其他如和平呼籲,人權的伸等等比較不涉及金錢利害關係,受到國際媒體額外關注的機會,好像比環境議題來得容易。

 

  那麼,我怎麼看待台灣的各種議題的連署?

  我想,也只能當作訊息傳佈與告知,甚至是理念推廣的一種方法吧?我不太相信有人天真到相信透過連署書就可以給掌有權力的人足夠的壓力使他們改變政策。(當然,除非連署人的數量大到已引起社會廣泛討論並且形成主流民意,但是,通常是否引起社會關注與真正連署的人數,似乎又沒有一定的且確切的關係)

  那麼,民間團體如何呈現民意,形成足夠的壓力?我想,有權力的人也是人,也是如同我們平凡的人一樣,我們是如何形成想法,如何改變意見,大概他們也會是這樣。因此,除了『棒打老虎雞吃蟲』『打蛇打七吋』,在生態系或食物鏈中找到關鍵人物之外,如何透過『有權力的人所信任的人』來影響,所謂『枕邊細語』的力量比『上堂疏奏』的說帖來得有效,原本就是古今中外不變的事實。

 

  因此,除了做一切該做的事之外,是否能『跨界』的影響到原本接觸不到或者似乎不相干的那一群人(也就是『親信或家人』),往往成為那關鍵性的臨門一腳。

  後面附上幾篇相關的舊文章供參考。

 

棒打老虎雞吃蟲 

  生態學的入門課程是生態系裏的食物鏈關係,甚至在百千年前,老祖宗們就以民俗諺語來表達這樣的關係:「棒打老虎,老虎吃雞,雞吃蟲,蟲吃棒子。」有一個例子。多年來媒體閱聽人聯盟持續對各種色煽腥的節目觀察並對主持人提出警告,但是一點用處也沒有,因為收視率照常很好,收視率好自然有廣告,有廣告的話,主持人或製作單位根本就不理「自視清高」的NGO了........《 詳全文

 

(一)為朋友兩肋插刀 在這個令人疲累不堪的世界裡,友誼大概是上蒼給人類最大的禮物了,姑且不論「人生有一知己,可以不恨」那麼高的標準,單單想到「為朋友兩肋插刀」,這種似乎小說中才有的義氣就令人嚮往,有朋… 閱讀全文

 

                    連署到底有沒有用?──邊綠視角系列之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