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多年來擔任環保團體的志工,在全台灣各個地方奔波,看到許多美好的環境不斷消逝,我發覺最大的關鍵是在於台灣民眾的觀念與素質都有問題。我也發覺,環保意識的生根只有從教育來著手,但是教育是漫長且耗費大量人力的長期努力,另一個可行的努力途徑,就是從媒體改革著手。
畢竟台灣大部份的老百姓是不讀書的(台灣一個家庭一年購買的圖書不到一千元),甚至我們可以說,台灣老百姓對周遭世界的認識,幾乎是全從媒體來的。
可是,對於台灣的媒體現況,大家都只能搖頭。有句電腦資訊的名言:「垃圾進,垃圾出」,這也就是所謂:「you are what you eat」,當台灣的媒體只競逐收視率、銷售率為唯一評估指標下,只有朝八卦、色腥煽,各種聳動對立衝突的片段訊息報導,在惡性競爭中,人人都很無奈,但是似乎也找不到出路。
目前世界主流是自由競爭,以開放市場的機制期望「那隻看不見的手」可以讓世界公平合理。但是真實世界裏,很多事情不是這樣,也不能這樣,若放任以資本經濟模式競爭的話,會變成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許多公共利益,多元聲音,會在這種競爭之下被犧牲掉。
在眾多努力面向中,媒體改革會是一項較迅速而且較全面的影響,而且相對於許多政府部門習以為常的硬體投資,這種花在軟體內容的經費,相對而言是非常節省的。
前一陣子,遇見曾在商業無線電視台擔任高階主管的朋友,他說了一句非常令人動容的話:「……我常夢想,當觀眾受不了電視節目,要按關機紐時,遙控器會自動跳到公共電視的頻道。」
令人感動的是他那對台灣仍存有夢想的心,多少人早就因為灰心沮喪,而成了機關族,不再對台灣的媒體抱持任何希望。
令人感慨的是,縱使當到那麼高階的主管,也在大環境的限制下,無法衝出惡性競爭的泥淖。不過一方面也暗暗心驚,公共電視真的能承載這麼大的期許嗎?
其實我原本也是屬於放棄電視媒體的那群人,多年來一直感歎台灣民眾有「弱智」的傾向,同時在造成不良社會風氣的因素中,電子媒體必須擔負最大的責任。
不過,當大部份民眾覺知到這些情況時,所謂「這是最壞的時代,這也是充滿希望的時代」羅素曾說:「美好的人生是為愛所喚起,並為知識所引導的。」愛與知識正是台灣社會所欠缺的,也是媒體最重要的價值,相信台灣的媒體應該可以尋找到許多對台灣尚未絕望的人,一起努力。
人不痴狂枉少年
前一陣子曾經回到母校對著即將成為醫師的學弟學妹們演講,難免也會回想起自己當年的學生生活。
那是1970年代,我喜歡把它稱為理想正在燃燒的年代。物質當然缺乏,見識或許不足,視野也非常局限,但是胸中卻滿溢著改善社會的熱情,嗯,那是一個想到未來眼睛會發光的年代。
在那樣的氛圍之下,每天除了參加社團活動就是關在房間裏k雜書,幾乎什麼書都讀,歷史、哲學、藝術……往往到學校不是去上課而是要找同學準備辦活動,教科書是考前二星期才會翻開來。
或許是自己長得太一板正經,從學生時代參與的社團或活動都是「仰之彌高」的理想性活動,比如說山地醫療,口腔衛生推廣服務隊,系學會,或者是創辦童軍團,當班代,當社長......理應是又嚴肅又有理想的「有為青年」,非常遺憾的,大家都不知道,我很喜歡開玩笑的。年學校有幾件「公案」至今沒破,因為沒有人會相信是我主使的。
當年,每逢年過節,我總會來個惡作劇,調劑調劑醫學院沉悶的氣氛。頭些年是小規模的,後來就愈玩愈大以全校為對象。比如說,學校在註冊當天是人最多的時候,我在註冊前一天就會找一群同學,大家寫好各式各樣好玩的春聯(冬天時),半夜,穿好黑衣黑褲運動鞋,然後到學校各處張貼(比如說在教官宿舍門楣貼上「六畜興旺」......等等),貼的時候我們都用疊羅漢,貼到讓人撕不到的高處。
夏天呢,不適合貼春聯,就改吹保險套。早些天從醫院的家庭計劃服務單位找來許多打保險套,然後像吹汽球般吹得很大,(真的可以吹得很大,你現在就可以試試看)還特地去買鮮乳加在裡面,然後一樣是用疊羅漢的方式綁在大家一定看得到但是又扯不到的高處。
據說當年教官們在低年級班上詢問了很久,卻不知是誰做的,他們那知道主謀是早就和他們及老師們主任們平起平坐的實習醫生們。那幾個「大汽球」一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