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學時曾經看過一個故事簡直可以算是讓我霍然開朗,生命從此不同。那本書相信大家也都聽過,是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寫的「湯姆歷險記」。

  有一次湯姆因為調皮搗蛋,被撫養他的姑媽處罰油漆院子外的籬笆。村子裏的孩子們都取笑他被處罰而不能跟他們一起玩要。只見湯姆以一副藝術家的姿態很得意地漆著油漆,這引起其他頑童的興趣,紛紛要湯姆讓他們玩一下。這時湯姆故意吊胃口:「不行,這片牆面對著全村子,很重要,你們沒有資格漆。」最後這些頑童只好紛紛拿出他們最珍貴的玩具寶貝給湯姆,好交換讓他們也可以漆一下的權利。結果湯姆舒舒服服地坐在樹蔭下,看著排成一列等著油漆的同伴,同時還吃著他們進貢的糖果呢!

 

  大概這個故事給我的震憾太大了,將近四十年來,只要預到不順遂或痛苦的事情,腦海就會浮起這個生動鮮活的場景,提醒自己,看待事情的態度是最大關鍵,甚至同一件事,只要看的角度不同,結果就會完全兩樣。就像是入監服刑的囚犯與宗教大師的閉關,兩者的外在條件一模一樣,但是心情卻有天壤之別,因為大師的心靈是自由的,囚犯的心靈是不自由的。這也使我想到,當我們不斷地往外追尋,靠著外界的事物來界定自己,這樣的心靈會是不自由的,但假如我們能往內傾聽,聽從心底雖微弱,但是一定存在的聲音時,心靈才會是自由的。

 

  這本書是這些年來我在工作、生活上,以及社會公益參與中的一些心得與感觸,主要是看到周邊有許多朋友很不快樂,這和事樂成就與否完全沒有關係,同時,我也看到有很多朋友因為勇敢的呼應自己內心的聲音,選擇屬於自己的路之後,從此活得不只自在,而且時時刻刻眼睛都充滿了熱情的光芒。

  這些文章有一部份是這兩年陸續發表在聯合報、人間福報、康健雜誌,親子天下雙月刊、樂活生活誌以及有機誌等報章雜誌的專欄,當然也有一些是從來沒有發表過的私房感觸,主題全都圍繞在工作態度、生活情趣、生命意義的探索及親子教養的反思,其實也就是我這十多年所關注,甚至是我生活的全部。

  這十多年來,我案頭上一直擺著梭羅寫的一句話:「如果一個人沒有和他的同伴保持同樣的步調,那可能是他聽到了不同的鼓聲!」這段話讓我有信心雖然一樣得生活在眾人之中,但卻不必然得像眾人般活著。當我一方面傾聽自己心裏的鼓聲前進時,我也更能包容與欣賞與我不同意見的人,因為他們或許也都正在傾聽他們自己內心的鼓聲。

 

  從學生時代起,大概就因為一直參與社團,往往為公眾的事務所花的精神與心力比學業還多,我常常被同學們以「浪漫的理想主義者」來消遣,可是我覺得很冤枉,因為我認為我的每個所謂「夢想」,其實都是切實可行,有方法有步驟的,基本上我是個很實際的人,怎麼會被誤以為不食人間煙火般的夢想家?是不是大家已經受盡挫折與失望,因此以嘲諷憤世來保護自己?

  其實多年來,我也不再為自己訂定太具體、數字化的目標,也不再侈言理想使命,我只是要求自己做對的事情。我對於未來,只有方向,希望每天能朝對的方向前進一點點,不給自己壓力,每天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每天只想自己能做的事,所以我不會徬徨於理想或現實,因為我不認為這是對立的,二擇一的。

  於是,當我很實際的一天天往前走,驀然回首,年少的想望竟然在不經意中就實現了。

 

  我的記本書扉頁幾十年來總是謄寫著一段話:「對已成之事實,須看破放下,順因緣觀,不起追悔;對當前事物,宜惜取因緣,掘發可造性,積極耕種。」

  這一段話與西方著名的祈禱詞精神上有些雷同:「請賜我平靜,能接納我無法改變的事;請賜我勇氣,能改變我可以改變的事;並賜我智慧,讓我能分辨這兩者的不同。」我覺得要區分可以改變或無法改變的智慧並不難,只要是自己可以做的事,就是可以改變的,而必須求之於人者,就是不能改變的事。年輕時我們滿懷志氣,想更正一切不合理的事,想改革社會;如今我已經知道,想改變世界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

  因此,我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求別人,不批評別人,對於看不慣的事務,若是我們沒有建設性或可行的意見同時也幫不上忙的,就不會浪費心神去抱怨,因為抱怨不只於事無補,更重要的是會耗損我們的精力與熱情。

  泰戈爾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

  人生是一場豐富的饗宴,值得我們快快樂樂大玩一場。生命要活得精彩,所謂精彩跟做大事或賺大錢沒關,也跟什麼留芳萬世或遺臭萬年也都無關,它只在於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得淋漓盡致,不虛此生!

 

遠流出版社為此書做的首頁:

 
 

       各界人士.擊鼓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朱楠賢(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 

何琦瑜(《親子天下》總編輯)

吳若權(知名作家)

李瑟(《康健雜誌》總編輯)

林憲銘(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姚仁祿(大小媒體執行長/大小創意齋創意長) 

徐重仁(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昭珍(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

楊基寬(104人力銀行董事長)

蔡秋安(國家地理頻道亞洲區資深副總裁

鄭同僚(公共電視台董事長) 

鄭崇華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蕭代基(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嚴長壽(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

 

一個不務正業的醫師,但正因為他不務正業,我與偉文意外地為了關懷台灣土地的永續發展而變成朋友。他這種不甘於只求一份固定工作的生涯選擇,不讓生命只為單一目標的態度,讓他不但扮演一個稱職的醫生,也開展了另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旅程。痴長數歲、走在歲月旅程更前端的我,只想回頭告訴偉文:即使路程已走完大半,人生旅途風景依然美麗,相對地,開路的責任更加艱鉅!

──嚴長壽(亞都麗緻大飯店總裁)

 

閱讀李偉文醫師的這本新書,深深覺得心有戚戚焉。這本書傳遞了樂觀正面思考與不計較的工作態度,積極與放空並行的生命態度,輕鬆的教養態度,以及簡單樸素環保的生活態度,這些態度永遠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典範,不論是在狂飆成長卻忙碌的年代,或是在感受到成長極限、經濟日漸萎縮、前景不樂觀的今日。

──蕭代基(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李偉文,文如其人,陽光、熱情、自在,一個認真思考與生活的人。本職是醫生,卻鍾情於生態保護,忙著閱讀寫部落格,收到醫師的電子報,成為一種期待,因為當我覺得在現實世界難以堅持時,醫師灑脫的文章,可以很快的讓我的心思與心力歸位,任花開花落,或處富貴或處貧賤,總能看到真吾,繼續走自己的路。

──陳昭珍(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理事長)

 

李偉文先生是一位正面、積極且熱愛生命的傳道者。多年來透過從事公益活動、文字及身體力行,傳達親子、環保及樂活等理念。讀者可以藉由閱讀《傾聽自己的鼓聲》,進而提醒自己隨著夢想前進,擊出屬於自己生命的鼓聲!

──徐重仁(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與偉文兄因荒野協會而結緣,一直欣賞他對自然與人文融合的努力與貢獻。看了他的《傾聽自己的鼓聲》,更欽佩他對人生的透徹與灼見。

──林憲銘(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喜歡每週在部落格上、每月在康健雜誌與親子天下的專欄裡、不定期在樂活環保或健康教養的場合裡讀到看到李醫師的分享:「呼應我們自己心裡的聲音,活出自在的路。」感謝上天,我們不只有個照顧病人牙齒的李醫師,更有個不斷提醒大家對人生有想法、對大自然有熱情的李偉文。

──李瑟(《康健雜誌》總編輯)

 

偉文醫師是我在中廣主持「媒事來哈啦」節目的固定來賓,主題定調於「親子教養」,我常在訪談中發現他寬容自在的人生態度,以及誠懇正直的處世原則。他既是頑童、也是俠客,在因為強調多元而變得有點混亂的世間,遵循內心的鼓聲,踩出美好的步履。如同《傾聽自己的鼓聲》這本書,字裡行間都是幸福的節奏。

──吳若權(知名作家)

 

李偉文的人如其文,他對夢想不放棄卻務實的堅持,以及溫暖的處世觀,讓你接近他會感到快樂。讀他的書也如見其人,在這麼容易消沉的年代,他的文字會帶給讀者激勵的鼓聲。

──何琦瑜(《親子天下》總編輯)

 

這絕對不是一本說教的書,但透過作者日常生活的實踐、體驗,在字裡行間,處處顯露出令人深思的意涵。作者的樂觀豁達,來自他的正面思考,作者的浪漫情懷,來自他的悲天憫人。星雲法師曾言:人要處在困境能夠安忍、處在順遂樂於助人、處在疑惑找出答案,無論何境,都能為生命找到出路,因此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而作、隨心歡喜。本書以生活中的數個小故事闡述了前述道理,令人感佩。對於當下之青年學子、教師及中年熟齡者而言,這本書確有啟發作用,我樂於推薦。

──朱楠賢(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

 

aa傾聽自己的鼓聲.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