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黑面琵鷺是台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明星物種,除了牠們是每年會飛到台灣渡冬的世界瀕臨絕種的鳥類外,大約在二十年前,歷經了漫長七年大規模的環保與工業區設置的抗爭活動,才在曾文溪口,也就是台南縣七股濕地與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這一帶,有了「黑面琵鷺保護區」,也因為這七年的警民對峙,國際環保組織伸援,長期佔據媒體版面,最後除了給黑面琵鷺留下一線生機之外,也給全台灣,從政府到企業,官員與民眾,結結實實上了一堂生態保護的課程。

  可是,即便是這麼高知名度,大部分的人還是不清楚黑面琵鷺北返後究竟飛向何處?牠們如何築巢?如何孵育下一代?公共電視的製作團隊花了一年多,奔波了一萬六千多公里,跨越五個國家,拍攝了「返家八千里黑面琵鷺」,為我們揭開了這個謎底。

  影片是用HD高畫質數位電視技術,由台灣著名鳥類攝影家梁皆得拍攝,生動地呈現了黑面琵鷺與東西沿岸濕地的生態美景,從北韓、南韓、日本、中國大陸東北岸東岸到東南沿海,香港然後台灣。在黑面琵鷺眼中,這整片綿延的濕地都是牠們成長生活的家園,卻是人類爭戰紛擾不斷的地區,也因此,製作團隊必須突破種種的困難與限制,在拮据的經費下完成了這部令人感動的紀錄片。

  同時,也令人驚艷的,這部影片居然是由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先生擔任國語旁白,親自潤稿,還特地練習發音,林懷民說:「只要為了黑琵,我做什麼都願意。」閩南語旁白是由著名的音樂創作人林強擔任,他也認真地練習了有台南在地語調的閩南語。

  公共電視還特地配合影片,設計了適合國小,國中生態課程(黑琵與濕地)的教案,分為個人學習以及教師使用兩個部份,除了一些相關的知識之外,還設計了許多遊戲、問答,並且幫老師區分好不同主題與上課時數可以選用。

  影片雖然主要講的是黑面琵鷺的成長與遷徒,但是其中更可以看到美麗的人心,有一群人,即便在國家對立衡突,尷尬的現實處境中,還是突破了政治的疆界,攜手合作,以更大的視野來看待人與動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及所有生物彼此是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

  其實也很反諷的,黑面琵鷺的繁殖地在南北韓交界的北緯38度線,也就是高度緊張的軍事戒嚴區,這個地方在槍彈監視下去除了人為的一切干擾,反而成了牠們可以安心繁殖成長的地方。

  在影片配音的過程中,最後畫面上出現高空拍攝的台灣南鄰海岸線。一句「經過遙遠四千公里的旅程,台灣的海岸線就在眼前」台詞,更讓情感豐沛,熱愛台灣的林懷民哽咽落淚,久久不能自己。

  除了黑面琵鷺之外,台灣還有許多候鳥,在台灣過境或渡冬,這是因為台灣有非常豐富的濕地生態。

  只可惜,台灣的濕地,長久以來,一直沒有被台灣人看見。

  我們從小唱的童謠:「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對於多山多溪流的台灣而言,除了是當年生活真實的描述之外,在現代而言,更是居家環境的憧憬。的確,河口濕地與埤塘沼澤是台灣生態的重要特色,可惜在這二、三十年間,因為經濟發展及人口成長的迅速,台灣城市及城市周邊的濕地都逐漸消失了。

  因為,對於勤勞節儉的台灣人來說,濕地很容易被認為是「沒有利用價值的地方」,從早年渡海來台的先人視為瘴癘之地避而遠之,到了經濟掛帥的現代,這些『爛泥巴地』不填掉蓋工廠總是覺得可惜,或者覺得『髒髒的』,把它整理成水泥涼亭然後再鋪上園藝草坪做成公園。

  可是我們卻忘記了濕地生態系物種的豐富僅次於熱帶雨林,濕地雖然僅佔全球面積不到百分之五,卻提供了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百分之25以上的生產力,而且濕地對於當地的淨化水質,涵養水量和調節洪氾等,發揮了重要的功效,直到最近,民眾才漸漸瞭解濕地對整體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因此,荒野保護協會這些年除了致力於保護天然的河口濕地之外,也嚐試協助學校或社區營造人工濕地。

  根據我們的經驗,濕地是推廣民眾自然生態教育最方便,也是有趣與豐富的場域,因為除了各種水生植物外,濕地生態系裏的昆蟲,兩棲及爬蟲類,是最生動的主角了。

透過濕地的生態及故事,喚起更多人珍惜我們的自然環境,也盼望在台灣成長的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台灣大自然的美麗與豐富,我們相信這種對生命的感動,會成為孩子成長中心靈的活水源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