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到國家教育研究院演講,向來自全國各縣市的國小生活課程輔導團召集人,分享我如何將教育議題在生活中陪伴孩子的一些做法,遇見了老松國小簡邑容校長,因為我是老松國小畢業的校友,所以很興奮地追問老松國小的現況。
當我知道現在老松學生總人數才八百多人,實在嚇了一大跳,因為我在民國五十多年就讀的時候,學校有一萬多個學生,因為學生增加太快,教室不夠,因此有好多年我是在大禮堂用活動木板隔成的教室上課,而且一直到五、六年級,還是只讀半天班,也就是一個星期讀上午班,另一個星期是下午班,因為必須兩個班共用一間教室的關係。
若是跟現在的孩子講我們當年的奇景,恐怕他們無法置信,單單想到開學日或每天到操場升旗典禮,密密麻麻的人頭擠在操場上,是多麼壯觀的場面,他們也是無法想像的。
簡校長說,雖然現在學生只有八百多人,但是近些年來,學生人數還是不斷下降,每年都需減二、三個班級。看來台灣的少子化真的是非常嚴重,而且若不是有新移民家庭的貢獻,恐怕現在每年出生的新生兒人數會少到令人訝異。的確,台灣的社會結構已經迅速在轉變中,現在已有百分之十以上的老年人口,再十多年,台灣的老年人口即將會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二十,簡直可以說是超級老人國家了!
這種人口結構的改變,對社會的影響是全面性的,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準備好去面對這個「已經發生的事實」呢?
星期二到成功高中演講,才知道教育部現正在推動「祖孫週」,因為主辦的輔導中心給我的題目是「寶貝一家老小──在親子關係中找到微笑」,預定是給祖父母及孫子一起聽的。
後來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原來教育部在推動「祖孫節」,除了訓令全國中小學舉行祖孫週的活動之外,也向內政部申請訂定這個節日,希望能友善老人,畢竟台灣即將是「超級老人國」。據統計,大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孩子出生之後就由祖父母担負部份或全部的照顧養育的工作,但是隨著孩子年級增加,甚至到了中學之後,或許是功課壓力,祖孫之間就逐漸疏遠。
教育部是希望藉由祖孫節與祖孫周的活動,讓長大的孩子重新回想起與祖父母共處的甜蜜時光,能在課業或工作之餘,多多陪伴祖父母。
教育部勇於任事的動機與行動值得鼓勵,但是從我到成功中學演講的聽眾來看,除了因為上課被強迫來聽的學生之外,預定邀請來參加的學生祖父母,幾乎不見蹤影。
想想也是,青春期除了叛逆之外,主要是追求獨立的階段,若是與家人上街被同學看到都會覺得很「丟臉」了,怎麼會希望家人「侵入」自己與同學相處的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