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AB寶:
從你們小時候開始,只要有著名的藝術大師來台灣展出作品,不管看得懂或看不懂,媽媽一定會帶著你們擠在人群中朝聖。其實不管在台灣旅行或我們全家到國外旅行,只要遇到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不管什麼各式各樣不同的主題,只要有展覽,一定進去看,很像爸爸小時候跟著奶奶參加進香團,只要看到有廟就進去拜一樣,往往我跟著大人屁股後面一路拜,根本不知道自己拜的是什麼神。
我其實很好奇,你們怎麼能夠那麼厲害,不管什麼展覽都能夠有耐心的看。我猜或許你們因為自己的經驗而能體會到表面上看來即便微不足道的小展覽,背後都是許多人的心血,你們從小學四年級起連續很多年參加科學展覽比賽,你們自己設計製作展示掛圖時,對於每個字句或表格該如何呈現,都費盡腦筋,而且你們也看到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們在參與展覽或準備各種攤位展示時,總是反覆再三討論與構思如何用最簡單清晰的方式表達最多或最深入的內涵。因為如此的體會,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參觀,應該都可以從似乎平淡無奇的展覽中學到一些東西的。
不過,也有很多次,包括花費鉅資的國際大師到台灣展覽,你們看半天,卻看不出所以然,而且大部份我都沒有跟你們去,難怪你們偶爾會疑惑究竟要不要去跟一大堆民眾去湊熱鬧。
我不太去擠這些國際藝術大師的展覽原因有幾個,首先是你們可以去的時間我沒有空,而且我很不喜歡和一大群人擠著,然後花很多時間排隊,又被人群匆匆推擠著前進只能快速流覽那些作品,若我真的對那一位大師有興趣,我寧可出國時到他專屬的美術館很從容的靜靜觀賞真蹟,否則我乾脆就在家裏閱讀印製得非常精美清晰的專刊或複製畫。
不過,這是對於我個人而言,至於你們,我還是建議應該可以到現場去感受一下氛圍,參觀本身就是對大師的致敬,也是表達對藝術的憧憬,甚至因為社會上願意去參觀的民眾很多,才能支持主辦單位繼續籌劃這些藝術展演,同時也能激勵更多本土的藝術創作,長期來說對台灣社會整體的文化水準也會有幫助的。
至於看的展覽有時候你們很感動,又有時候覺得很枯躁,這中間的差別,主要不是來自於作品或主辦單位,而是牽涉到你們自己的準備夠不夠。當你們對作品的背景、主題或作者在歷史裏的意義都還不清楚時,收獲當然就很有限了,這也是為什麼媽媽在參觀之前,都會先到圖書館借相關的書要你們看的原因,到了現場也一定會預約專人導覽解說或租借自導式解說錄音,因為任何藝術創作一定不是憑空蹦出來的,所以會跟作者當時所處的社會或世界或時代有關,同時每個藝術領域也有各自不同的技巧與表現手法,這些知識了解的愈多,對作品的領略也會愈多的。
不過,爸爸覺得,這種欣賞還都只是在知識或理解的層次,若能進入到情感或生命的體會,那就更棒了。比如一個人一輩子著迷於陶瓷藝術,他可以飛越千里去看一個剛出土的古代陶器,當他見到數十年來朝思暮想的真蹟時,心中或許會浮現「死而無憾」的快樂,但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或許只是很高興的可以拍一張相片,當作他未來演講的素材;至於對一位不懂也沒興趣的人來說,真要把那件古陶器送他,搞不好都嫌太重呢!
因此,不管我們欣賞一件藝術品,看一場表演,聽一場音樂會或到一個名勝古蹟,人會不會感動,有沒有收獲,絕對不是我們看到什麼,而是取決於我們內在的記憶或感官有多少準備。
這些準備,必須來自於我們平日的生活經驗,來自於我們心之所嚮或生命有所追尋有所憧憬的長期累積。
甚至對於美的欣賞與學習也是如此,曾經有人請教畢卡索:「如何欣賞藝術?」他回答:「為何不先試著去了解鳥兒的歌聲?去愛這朵花,這個夜晚,去愛圍繞身邊的一切事物,試著了解它。」
著名詩人與畫家席慕容也這麼說:「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裏沒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乾而脆的落葉,我就沒有辦法教他美術,因為,他沒有第一手接觸過美。」另外你們很喜歡的作家龍應台也曾表示:「上一百堂美學課,不如讓孩子在大自然裏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裏弄髒自己的褲腳。玩,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
我們所說的美,或「美」化為可以表現的藝術,通常包括了繪畫、音樂、舞蹈與戲劇等等,藝術故名思義,包括了藝與術,都有很濃厚的技術的成分在裏面,但是一個技能高超的工匠與藝術家的差別,就在於是否有思想與創新的表現,超越了實用功利的價值。就像是德國大哲學家康德說的:「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換句話說,若是所作所為都考慮到最現實的「目的」時,就喪失了美的可能性。
對比觀念的描述,我覺得最動人的是自然哲學家懷海德所說的:「自有人類以來,不知有過多少落日時光,忽然有一天,看著西方的落霞,而「呀」了一聲,人類的文明自此開始。」
是啊!野蠻與文明區分的關鍵,就來自於對美好的感懷與讚歎,這種美可以是大自然,也可以是生命的感受!就像蔣勳老師所說的:「美是記憶,是感謝,是關懷,是很多的懷念,沒有這個部份,絕對沒有美,不管對自然,對人,還是對土地都是如此。」
因此,美是一種累積,是一種思想的習慣,技術與表象只是美最膚淺的部份,而不是美的核心。所以,懷抱著感恩謙虛的心情認真生活,就是最好的美學教育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