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些日子育兒生活雜誌來訪,以下是刊登的內容. 供大家參考

採訪撰文/彭紹怡

諮詢/《跟著節氣去旅行》作者 范欽慧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

 

[]Class1.生活教育

 

[]關於飲食和節約 

 

[]習慣影響觀念

范欽慧認為,父母教給孩子的是概念,並且要讓孩子懂得尊重父母的角色與意見,而非放任就好。當孩子進入到青春期開始有更多獨立思考的時候,同儕的力量會變,就不光是父母這塊可影響孩子了。因為家裡素食,但不是吃純素。但孩子從小飲食上不吃炸的東西,相較於其他孩子對素食的接受度較低,現在孩子大了也很能習慣吃素。吃素當然跟環保有關儘量減少肉食,對低碳生活是種幫助。另外,家中的水也力行二次使用的原則,雖然說環保議題很難讓幼兒階段的孩子完全了解很難跟兩歲的孩子說什麼叫浪費、g什麼是節約;但家裡小女兒的水會留下來,上小學的姐姐就知道要拿這個水來澆花孩子的衣服都是接收親戚朋友的,衣物的recycling也很重要,不但可以節省治裝費用也是資源共享與不浪費的態度。在此氛圍下孩子自然知道不去買不需要的衣服;而且,孩子也會自己動手做小東西,比如說自己做卡片送人。雖然也有零用錢,但給孩子的觀念是在一定範圍內去買你要的。但是這個過程漫長,碰到個性迥異的女兒更是需要不斷耐心提醒,想盡辦法讓孩子轉移注意力社會性很強的孩子很會跟人表達自己意見,凡事都要自己去試對自己要的很堅持。幼兒到餐廳時喜歡玩擦手巾,一直弄破,有些父母是會直接拿走,然後跟孩子說不準玩這招很有主見的孩子不行,會需要要花很多時間和孩子溝通前因後果。在她經驗裡,孩子很小的時候對某些事記憶力很強,也會開始思考,在邏輯練習裡不斷嘗試。所以父母雖然不要太權威,可是該有的禁止權是要掌握好的,尤其對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部分家長不要什麼都丟指令孩子,也要讓孩子去想為什麼要做或不做某事。不論如何孩子還是要尊重父母的意見自然與環保的東西,其實在背後隱含的自我節制」,像土地後代子孫也要用,地球上資源的共有共享是一種心態,自己能做的小小節約,其實是為了全人類更大的利益幼兒雖然自我中心但是需要重複練習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克制慾望,不要什麼都買買買。讓孩子知道圖書館的書很好別人用過但保存良好的東西也很好善用公共資源,衣物傳承,讓孩子從小就懂得珍惜,懂得保護所用的東西,因為用壞了就沒了別人就沒辦法用了。她自己跟孩子說過「揉壞紙叔叔阿姨就不能用放回去別人用」,即使是兩歲孩子,經過這樣提醒多次後,也可以懂的這樣的概念是什麼。 

 

[]Turn Off Or Stay On

  范欽慧覺得,關掉電視機,親子相處的時間與品質就會差很多家中只有一台很小的電視機,平常只會給孩子看英文故事DVD,而且是當作紅蘿蔔般的獎勵,而且看的時間由媽咪控管,1則五分鐘的故事,也許今天吃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看2則或3則。週末要是到爺爺奶奶家,因為老家人的生活打發就是看電視,兩個小毛頭也會毫不客氣地鎖定在卡通頻道上看一整天。經驗中帶孩子跟其他孩子一起出去玩的時候會發現,真的有孩子是一進門就要打開電視機的。范欽慧認為,父母必須要在孩子有選擇權之前適當地保護孩子;現在大女兒已經10歲,眼睛還是很好,當她發現班上3分之2的人近視或需要點散瞳劑,就能夠越來越理解父母保護她的原因及好處在哪,並且內化為自己認同的想法或觀念台灣很小,資訊與新聞的流通率也很快, 出去吃個飯也都有電視可看,所以並不擔心無法catch up。有些人帶孩子出去玩時,會發現孩子寧可待在房間看電視也不願出去走動, 這是因為孩子太仰賴電視聲光的氛圍 現在許多人都被過度刺激,看太多腥煽色的東西,看到該令人難過的新聞反而變得沒有感覺,也失去同情心,靈性就像被污染,失去感受力真是件很可怕的事

  令人好奇的是,如此孩子是否會面臨無法參與主流話題的困擾呢?范欽慧說,孩子有時的確很難插上嘴,但不會因此而交不到好朋友,反而從別的生活面去展現不同方面的能力或特色,因此而教到很多朋友。大女兒有機會和好友看電視時,還是會因為朋友愛看某個節目而跟著一起看,但是不會沉迷。從小習慣不看電視,孩子長大後最大的快樂就是被丟到書店看一整天的書。而因為孩子較可以靜下心來看書,閱讀心得報告就不用她擔心,因為孩子自然會將書中訊息作整合心得全部是整合書裡的東西表示整本看完才有的成果。當孩子喜歡閱讀並有自行閱讀的能力學習方面也就不用家長擔心了,因為孩子自己會去找到他想要的東西。在范欽慧的家裡,閱讀是全家人很好的陪伴當時間沒有花在看電視加上家中有很多書時,孩子自然容易靜下心來看書。剛開始只是簡單念給她聽和接下來孩子會自己當她開始識字後就會去找自己想看的書父母的嗜好都在看書,也會定期添購一些書放著小孩自己會去挖,到現在,大女兒平常生活晚上除了看書就是聽音樂此外,范欽慧也從自己孩子成長的經驗裡發現,對種類的喜好會改變父母若是在家裡準備一些不同種類的,孩子自然會因為不同年齡層想法上的轉變而自己選擇,既不怕孩子沒興趣,也不用怕知識層面的不足。只要生活中不接觸聲光影音的東西,就不怕孩子在書裡找不到樂趣。范欽慧並分享她採訪到一個男生從小家中環境優渥,在高科技產品的陪伴下長大,沒有接觸任何自然的機會。直到29才真正觀察到大自然,與之前的數位影像經驗做對照而感動不已;再不會看到化學公式和達爾文的理論,而是被大自然的單純感動。帶領他進入自然的是一個從小就習慣上山下海,徜徉在大自然懷抱裡人。喜愛自然  應是人的天性,這個男生就像鮭魚找回生命的。接近大自然而豐富自己,進而引領別人,這樣的核心價值還是與兒時的經驗相關。

---------------------------P3

[]影像是教育資源 不開電視表示對生活內容有選擇權

李偉文醫師也分享他家不開電視的生活,他說他孩子在幼稚園和小學階段是沒有電視機作伴的;取代品是數位盒加上投影機,放映的時候,是全家人專注觀看的時間,而不是被當作休閒對他們家來說,影像是被當作教育的資源,他們也習慣不在家裡看電視,在別人家公共場合或旅行時,才會看一下電視。此外,不約而同地,李偉文醫師家裡的孩子也從小養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吃的口味很清淡,也吃鍋邊素,肉只是用來調味,畢竟肉類飼養上本來就會消耗較多的資源。對孩子從不去限制他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從小環境本身帶給孩子的教育反而讓他們自己很討厭無所目的地逛街或是看偶像劇,因為在他們心裡,總有更多更值得去做的事情,永遠做不完。

 

 

[]Class2.環境美學教育

 

[]親近自然

[]父母的態度會影響孩子

有些家長害怕某些生物 但是要接近大自然就變的沒辦法 連帶地小孩也依樣無法接觸自然 小孩子真的會受大人影響 當父母本身沒有這樣 不干預也就算了 喜好厭惡加入會影響 童軍團炫蜂團鳥會等, 讓外面的達人來帶你孩子 想要一起改變 則可參加親子一起的活動 孩子的自然體驗加上家長的成長 自己帶孩子玩 或是跟很多家庭一起玩 壓力就可以分攤掉 餵母乳的媽媽約著一起玩 幼稚園的家長一起出去玩 需要主動經營 現代人不大願意開放自己的佳 還是要留時間 要怎樣開始 重要是把時間留下來 跟著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去發現 小孩子自己會去做觀察 把時間留下來 要陪他 社會化之前 不要被聲光感化 就會無法被吸引 泥巴  他會覺得無聊 我想回去跟我的電動玩 會仰賴聲光  但小時後如果有經驗 就知道 而非一開始就把MP3掛在耳躲上 天生連接的  過去了就沒了 無神經元的刺激 為何要這麼辛苦 孩子就可探索他的內在 而不是之後再上探索課 把內在的東西再發掘出來,范慧欽強調,為何要捨本逐末,失去了才要找回來?

[]自然美學經驗的開始

至於要如何開始呢?李偉文醫師說在住家陽台養些小樹與盆栽,或是養些蝴蝶食草,看看會吸引哪些生物過來拜訪,引導孩子開始觀察自然生態的習慣;對幼兒來說,街頭巷尾公園裡12公尺的草地所能帶給他的滿足,與3小時車程才能到達的景點可帶給他的快樂無異范欽慧的女兒小時候愛爬樹,有次摔下來受了點皮肉傷,她對孩子說:「妳好厲害,樹公公也覺得妳好厲害,這是樹公公給妳的勳章!」多年以後,孩子舊地重遊,還會主動提議,想去看那棵給了她勳章的樹。這是多麼細微的情感,卻也是因為家長正向態度的帶領,感染了孩子。有些老一輩的可能會比較溺愛孩子,孩子跌倒時,會作勢拍打地面說:「這個地好壞,讓我寶貝乖孫受傷。」其實這樣的態度,反而間接讓孩子對自然產生隔閡。范欽慧笑著說,很多昆蟲專家以前都是虐待達人!就是因為有親近相處,才有愛上的機會。像青蛙公主楊懿如小時候學著護士媽媽的護理與縫合手法,依樣畫葫蘆地用到青蛙身上,長大了因此變身為青蛙達人,以蛙類研究拿到了博士,也因為發現台灣田野間青蛙日益減少,便一直推動著相關生態保育。李偉文醫師並提醒,不要一下子就給孩子太多的知識,這樣的話無形中會扼殺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觀察力;等到孩子觀察後真的產生疑問的時候,再協助孩子去找資料給答案

 

----------------------------------P4

 

[]最小干擾.隨時紀錄

有些父母可能會問,是否有可能在不打擾自然的情況下讓孩子去體驗大自然呢?對此范欽慧表示,絕對環保或潔癖的話,就連親近的機會都沒有了.像是觀察潮間帶(漲潮和退潮之間的海岸生態 )本身就是打擾自然, 我們常常是要藉著觀察而產生喜歡的感覺,很多人喜歡某些東西也是因為玩出感情,在多樣的大自然環境裡,要是孩子在小時候連玩的機會都沒有, 又怎麼期待以後會對它有感情呢?和大自然共同相處,才有為之捍衛的情感與可能她並分享自己小時候就喜歡拈花惹草,辦家家酒時會把樑爾草的種子當作米,也會拿大花咸豐草當飛鏢射;原則就是當物種數量很多不影響生態存續時,少量的取用是可以的。若是只取用少量的小植物、果實(如龍葵果實),或是落葉,讓孩子當做家家酒或童玩的材料有何不可呢。石頭、水、沙子、泥巴這類東西若沒有讓孩子在尚未社會化前去接觸,以後可能就會覺得這樣單純的自然體驗很無聊而提不起興趣了。在觀察自然生物時還有個原則,就是被觀察的東西不要帶回家;李偉文醫師表示可用放大鏡或觀察箱來觀察昆蟲,現在一般店裡就可以買到有罩子及燈源的放大鏡或是自然觀察盒,以免為了不讓蟲子移動而傷害到牠們。

如果去溼地想玩螃蟹,就不要讓牠們受傷,並且要記得讓牠們回家,在觀察最後可以跟著孩子一起說謝謝螃蟹跟我們玩

 

[]孩子看到動物就想餵?

最小干擾的概念同樣適用於是否餵養動物這個問題,范欽慧和李偉文不約而同表示 ,不要餵養野生動物,因為這樣會破壞其自然求生的本能李偉文醫師建議的餵養原則是:餵,以食材就近方便取得為原則;養,以不飼野生、不養外來種為原則,因為外來物種常會破壞本地的生態,亂放生的話則會使問題更為嚴重。例如小學生應課程需要養蠶,可是桑葉的取得不易,其實可以換成觀察住家附近的毛毛蟲。范欽慧並提醒,像很多人會因為覺得松鼠吃相可愛而去餵牠們,久而久之松鼠也就習慣向人類討食,反而失去了野生技能,改變了生態習性像一些公園魚池旁邊會有飼料販賣機,這樣的情況讓孩子去體驗餵食就比較合理至於該怎麼開始親子共同觀察生態的習慣呢?范欽慧說,把時間留給孩子最重要,並學著從孩子的角度去看他們的觀察,很多時候我們是從孩子的眼睛裡重新認識世界的

 []限量的美好

范欽慧表示,限量旅遊的概念可從管理者及個人兩方面來分析;由於生態旅遊必須做好總量管制,在最低干擾的前提下,與自然環境和平共存.但因為總量管制與觀光效益兩相衝突,管理者就必須檢視''遊客倍增計畫''裡頭的迷思;畢竟我們需要教導孩子的是,如何克制小我的慾望,來為了一個更大的理想而努力就個人來說,就是去訓練或是省視自己出去玩一趟時,如何把需求跟慾望調整到一個合適的比例,簡單來說就是如何節制,像是衣物需要帶多少?是不是要把很多家當也帶在身上?這是在旅遊前後都可以問自己的問題親子旅遊的品質並不完全在於物質上的豐厚,也可以是在節約的態度中增加對於心靈層面的體會與交流對此李偉文醫師表示,知識的傳授可以大量,生命與心靈的啟發卻可遇不可求。遊客人數量少,環境本身幽靜質佳的狀況下,不論是對身心的紓展或對自我生命的體會程度,都應該要比吵雜喧鬧的大眾場合要來得深。大眾旅遊和生態旅遊的需求是不同的,像是森林遊樂區在規劃上本來就可容納大量人口同時兼具自然元素,但生態保護區就完全不同,不但需要人數控管以維護當地生態平衡,也需要回饋在地守護的人,像是當地的嚮導或解說員等。生態旅遊需要總量管制,干擾的人數少,大自然才可以自行恢復。他認為旅遊需要分級分類,分級是指年齡經驗等,分類是指地點規劃的屬性;生態旅遊是需要多花點心力和代價的,因為常需要對自然環境有付出的意願,而且也常因需要申請而多了等待時間,因闢路限制所以需要更多體力步行等等。只要是去到生態復育區或自然保育區,都應該更加呵護大自然的生息,也要尊重生態旅遊的限量原則;像是本次贊助拍攝的夢湖咖啡老闆就說夢湖是生態復育區,因此他不希望夢湖被商業化,太多的人潮只會對尚在休養的土地造成傷害,他也希望去那裡的遊客除了可以放鬆,還能協助守護那片美景。此外,范欽慧並提醒大家無痕山林的概念,輕裝、徐行、輕食、寧靜,就像徐志摩詩中所言悄悄來去不帶走一片雲彩;但其實若我們稍不留意就會來去都留痕跡;比如在溪旁烤肉容易製造很多垃圾,石頭也會被燻得焦黑,對保護自然或環境教育都沒幫助

---------------------------------P5

[]環境教育Bonus

李偉文醫師說,學會能不斷學習的能力,以及具有高度勒性和挫折容忍度,甚至是樂觀積極的態度,這些兼具「能力」與「態度」並重的素養,也許是孩子學習與成長歷程中真正必修的科目。很難建構出一套舉世通用的最佳課程,家長也不能把責任外包給學校或補習班;但這個時代最大的特徵就是變動迅速,各個學門,各種產業,所謂的典範轉移速度非常快,現在所學的知識或技能,往往在35年之後,就完全被淘汰了,未來社會會出現的產業或存在的職業現在或許都還沒有出現,我們如何教導孩子現在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因此,回歸到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根本的人格特質與生活習慣的養成,可能是父母親可以給孩子的最重要競爭力的基礎,同時若能讓孩子對宇宙萬物的神奇與奧妙所感動,就比較有機會激發孩子對知識追求的熱情,有了這樣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我們就不必擔心他們未來有沒有能力去找到適當的工作,當然,若家長行有餘力,也要讓孩子懂得傾聽別人,表達自己,善於與人溝通,能夠與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否則即便能力再強,學歷再好,但與人互動不良,恐怕也很難在未來普遍會採用的「專案計劃」執行的工作模式中存活下來。

  

 

 

[]Go!夏日推薦去處

爬爬山

不論是森林步道or高山型國家公園,裡面芬多精的清爽與茂密的樹蔭都能將酷暑一掃而空范欽慧說,爬山常見的系統步道或自然步道的修繕情況並不一致;所謂自然步道,是指在自然環境裡設的步道,而非以製作材料而言。早年的自然步道多以水泥製成,近年來環保觀念不斷改進,越來越多步道是以本來的土加上石頭建成,或是基於資源再使用的觀念,利用浮木等材料製成木棧道。需留意的是,自然步道的階梯高度差、緩陡比例並無統一規格,也沒有依齡分級,范欽慧建議家長應照孩子的體型與體能狀況來做選擇;她並分享自己孩子小時候喜歡攀爬石頭與樹枝交錯的步道(如富陽森林公園),正因為可以同時訓練他們手腳的協調能力,所以孩子們每每興致高昂。太平山阿里山雪霸等地還可以觀霧以前老人家很忌諱帶很小的孩子到人煙稀少的森林,在范欽慧看來,現在的步道人氣都很旺,她家也百無禁忌,孩子們經常在自然中接受芬多精,抵抗力會比較好。但是別忘了要考慮到體力的負荷,選擇比較平坦的步道來走,才不會跟自己過不去。

 

李偉文醫師則建議,初入門的父母可選擇住家附近2030分鐘就可到達的河濱公園或是步道,也可留意是否有免費導覽員解說的服務中級的玩家可選擇帶孩子去國家公園,因為國家公園就是以自然教育為主軸,並且規劃了許多步道,兼具安全便利與自然體驗等優點;他並提醒,帶孩子去國家公園時,不要只是去遊樂中心看看影片上個廁所就走了;不如在附近找個地方住,花12天走走,沒有充分使用資源真的很可惜」,他說國家公園占台灣20%30%面積,可是其中有

已經很有經驗的玩家親子檔才可挑戰高山溯溪或自然保育區,因為這類地點沒經過規劃,為顧及安全,是需要有專家先行引導的,可別貿然前去。別忘了,越是深入的行程,越是要留給準備好的人

 

(box)

台灣現有8個國家公園,其中7個位於容易到達的地點(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台江國家公園)。另外,林務局也規劃多個自然教育中心,雖然規模可能較小,但其設立目的與國家公園一樣的,都是帶孩子體驗自然、學習環境教育的好地點

 

-------------------------------P6

 

走趟溼地

李偉文醫師說,台灣擁有世界級的豐富濕地生態(以濕地佔國土面積的百分比來算也相信是名列前茅),台灣人卻從來不曾真正看見濕地。從早年渡海來台的先人視為瘴癘之地避而遠之,到了經濟掛帥的現代,這些「爛泥巴地」不填掉蓋工廠總覺得可惜,或者覺得「髒髒的」,把它整理成水泥涼亭然後再鋪上園藝草坪做成公園。我們從小唱的童謠:「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對於多山多溪流的台灣而言,除了是當年生活真實的描述之外,對現代人而言,更是居家環境的憧憬。的確,河口濕地與埤塘沼澤是台灣生態的重要特色,可惜在這二、三十年間,因為經濟發展及人口成長的迅速,台灣都市及都市周邊的濕地都逐漸消失了。因為,對於勤勞節儉的台灣人來說,濕地很容易被認為是「沒有利用價值的地方」,可是我們卻忘了濕地生態系物種的豐富僅次於熱帶雨林;濕地雖然僅佔全球面積不到百分之五,卻提供了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百分之25以上的生產力,而且濕地對於當地的淨化水質,涵養水量和調節洪氾等,發揮了重要的功效,也是從事兒童自然教育的最好場域。

 

 

觀賞動植物

夏天高山野花美,78月有荷花節,8月有金針花海;也可到離島看海龜產卵,可上網查詢海龜印符的相關活動。夏季也可至金門觀侯鳥,但是較熱;端午到中秋之間,可以賞鯨豚。溪流型的旅遊可以戴蛙鏡看魚,並最好能穿防滑鞋或雨鞋,因為石頭上會滑,而且容易有蛇出沒;可用手電筒觀察青蛙,石頭下面也常有石蟬可以觀察;朝間帶若是碰到螃蟹夾手,只要馬上讓螃蟹的腳觸地,牠就會放開螯走路。到溪流旁遊玩也要特別注意石頭下面可能出現暗流漩渦,大人應該讓孩子留在淺灘玩耍,並且要隨時看顧;要是不小心掉入漩渦,千萬不要下水去救(容易一起被捲入),這時應該要用長的竿子去拉,才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除此之外,各縣市旅遊局也有許多當地觀光規劃介紹,可以上網查詢

 

 

(box)

親子共遊之

Idea分享 &壓箱小物分享!

李偉文:當孩子越來越大,就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規劃資訊的旅行!應證課本上的知識,如鄭成功從哪裡上岸,哪些地方有哪種物產等等;行前的資訊取得可由家長協助,李偉文醫師家中的電腦放在公共空間,孩子也都是為了查資料才會上網

 

范欽慧:親子旅遊的必備小工具盒,內有小剪刀小膠帶膠水臘鉛筆還有媽咪跟孩子自己的筆記本;通常晚上的時間他們都會聚在一起,把當日收集的小自然物黏貼在本子上並註明日期,或是一起畫畫看今天看到的小螳螂,每個人都珍惜自己的記錄成果及那樣的親子共處時間

 

(box)貼心叮嚀

帶嬰兒登山撇步

1.      帶嬰兒背架而不要用推車:范欽慧表示,因為推車會讓行動受到很多限制,所以背巾、背架等輔助器材會比較適合。可多找幾個朋友同行,除了幫忙輪流背寶寶外,也可讓自己稍事休息。

2.      防蚊防曬:記得幫寶寶擦一些嬰兒可用的防蚊液,若是有陽光曝曬,要擦防曬油外加戴帽子。

3.      范欽慧自己沒有習慣帶什麼玩具出門,因為她覺得大自然到處都是可以玩的素材,舉凡石頭樹葉泥巴溪水,都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只要多帶12套衣服讓孩子替換就好。

4.      食物:餵母奶的話,就有了隨身便當。若是需要泡奶,時間可能要掌握好,否則孩子一急躁,玩興就全沒了。等到孩子可吃副食品時,帶些乾糧上山,就能就急一下。

5.      補充水分:天氣很熱的時候一定要記得適度幫孩子補充水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