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偉文除了是位多產作家、擁有自己的牙醫診所(據說這家牙醫診所就像一座圖書館)、二十年多以來身為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還曾經擔任金鼎獎評審、公視與華視的董事;雖然工作忙碌,但身為一位現代爸爸,他也完全不失職。家中的寶貝雙胞胎女兒A寶和B寶,從小就在李偉文費心經營的肥沃土壤中長大。李偉文以身示範,忙碌如他,沒有花大錢,只要用心,就能夠教養出樂於學習、態度積極的孩子。

        《教養,無所不在》是李偉文寫給現代父母的「教養秘笈」(但李偉文表示,不敢說是秘笈,只敢說是野人獻曝全書共收錄四十八篇短文,每篇都兼具科學性與文學性,除了以科學證據支持的理論,名言佳句亦俯拾皆是;書中提供許多親身案例,真實呈現李偉文與女兒之間的互動過程,不只傳授抽象的心法,還提供具體實行的方案。

        書名取作「無所不在」,意思是父母只要準備好肥沃的土壤,孩子就能自然而然在良好的情境中,自由自在的學習,要走偏也難;表面上,父母並沒有緊迫盯人、耳提面命,卻對孩子發揮無所不在的影響力。這樣的體會,來自於李偉文幼時參加童軍團學到的一句話:「最好的團長是坐在搖椅上的團長。」團長只要建立起良好的環境氛圍,讓每個團員「憑我的榮譽」自我要求,團員就能相互學習、彼此幫助,最後團長只要負責鼓掌就好了。

 

             共學團體,一魚多吃

 

李偉文注重方法的可實行性,他希望自己提供的教養方法,一般家庭也能夠順利達成。李偉文有意以自己的教養方式為實驗│自雙胞胎女兒出生以來,除了朋友聚會,從不帶她們出去吃大餐;也花錢為她們買新衣與玩具,有需要的話全部都接收自親朋好友,若不合用又轉送出去;為他們準備的教材也都來自公共資源,例如從圖書館可以借到許多光碟或書本│他養小孩,真的沒有花太多錢。

養小孩的錢是省下來了,那麼,教養孩子的時間從何而來?現代父母普遍忙碌,李偉文建議,時間必須花在刀口上,必須找到一魚多吃的辦法。李偉文有個事倍功半的好撇步,就是協助孩子找到夥伴,一起組成「共學團體」。

如何為孩子找到共學團體的同伴李偉文認為最重要的是孩子要喜歡共學的同伴。父母可以先讓孩子參加社團,因為參加社團比去補習班更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接著,請孩子從中邀請較親近的朋友一同出遊,不但可以漸漸篩選出頻率相合的學習同伴,家長也可以更為認識孩子的朋友,放心孩子的交友情況。

李偉文說,從共學團體中獲得的友誼,因為是建立在共同的興趣上,常常能夠持續一輩子。他建議每個家庭都可以組成兩到三個共學團體,每團約四到六人,各個團體擔當不同功能。例如,一組從事看展覽或看電影等文藝活動,一組走出野外去爬山與溯溪,一組相約參加公益活動等等…。各個家庭的家長可以輪流負責安排行程,除了各自貢獻所長,也能夠有時間輪流喘口氣。

組成共學團體的好處說不完當孩子有了好友陪伴,一切的學習都變成遊戲,孩子們可以一起規劃活動內容,從中學習溝通協調的技能若一起參加公益活動,孩子可以看到大人以身作則的付出,也能從大人身上學習到做事的方法。李偉文打趣的說,平時要對孩子說大道理,她們都會嫌煩,不願意聽但若是帶著共學團體出遊,藉助情境對孩子們進行機會教育,自己的小孩反而聽的比誰都仔細「因為,她們會很緊張,怕我講錯!」

 

                  面對霸凌,共學團體也能提供因應路徑。

 

近來引起廣泛討論的「霸凌」議題,可以共學團體中找到因應的路徑

        李偉文從生物學的角度解釋,人類長期演化成群居動物,只要和其他人不同,就容易遭到霸凌或排擠,以前人類還必須與野獸對抗,離群之後的個人幾乎無法獨自在野外存活因此孩子無論生理或心理遭受霸凌,所感受到的原始恐懼,便來自於人類基因之中面對死亡的深層反應。

  自古以來皆有霸凌,要全面根除談何容易而霸凌又難以事先防範,往往當大人發現時,孩子的身心早已受創。此時,若孩子能受到其他生活圈的接納,就不會感到那麼孤立無援他還是可以在其它團體中,得到同儕的陪伴與掌聲。身為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不要害怕,在現代社會中,遭受排擠並不代表死亡;也告訴孩子,他還有另外一群喜愛他的朋友。

在此,共學團體就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以,共學成員最好來自於不同班級,甚至是不同學校,這可以讓孩子離在原有團體中遭受的社會評價,看到彼此的本心。李偉文舉例,有個孩子因為花了許多心胡思亂想,所以成績表現並不亮眼,無法獲得班上同學尊敬可是與他共學的A寶與B寶卻對他佩服至極,因為他心思敏捷、極具創意,常常蹦出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

 

                           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

 

  日常生活中,李偉文重視孩子的閱讀習慣以及生活常規。他認為,閱讀能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亦能增強孩子的同理心及感受力,並啟發孩子對於自身未來的想像。而生活常規如生活作息、飲食與運動、家事分擔等,若能建立起一套穩定的規律,就能協助孩子的心安定下來,留下更多精神進行更有創造力的活動。

        為了建立閱讀情境,李偉文從改善家中環境做起。他家中沒有電視機與沙發椅,客廳除了整面的書牆,只有一張超大書桌,A寶與B寶都在客廳做功課,全家人也會一起在客廳閱讀。李偉文認為,若是身邊有很多誘惑,光是要克制自己,就要花很大一番心力,倒不如營造良好環境,「讓環境塑造人」。

  雖然沒有電視機,李偉文卻為家中裝設單槍以及錄放機,用來播放電影或紀錄片,不但比買台液晶電視與裝上第四台花費還少,關上燈後,全家人在黑暗中隨著劇中人的情緒起伏,一起哭一起笑,還能創造親子共享的「魔幻時刻」,讓這些回憶永遠留在孩子心中,陪伴他們走過未來困頓與挫折。

        而要營造良好的生活常規,最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則,並堅持原則,不能隨著父母的心情變動,讓孩子無所適從。李偉文不讓孩子吃垃圾食物,自己也絕對照做;讓孩子養成運動習慣,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勵孩子參加運動性社團,如游泳或是田徑;他也堅持孩子在假日時,必須負責洗碗。生活常規養成後,孩子的心情其實能夠更加安定,規律的面對生活之中的種種挑戰。

        雖然這些作法都不用花大錢,大多數的家庭都能負擔但是要真正落實,仍然需要花費一番心力。李偉文認為:「事在人為。」以國內環境來說,只要有心,還是有辦法找到社會資源突破現實的限制。李偉文回憶兒時,家境清寒,只能買運送過程破損的蛋,父親給他去牯嶺街買書的零用錢,無法滿足他大量的閱讀需求所以,每次他去同學家,都先去書櫃,把書分成兩種│讀過的和沒讀過的,請同學每次帶五本沒讀過的書給他,長期下來,也看了不少書。

本書的教養重點,主要放在學校之外。李偉文認為,若要家長整個學校的體制抗衡,很辛苦亦緩不濟急;但是在學校之外,提供孩子豐富的學習土壤,卻是父母努力就可以做到的。李偉文為孩子在校外創造了另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並且養成孩子自律的生活習慣之後,就不再看孩子的成績了,A寶與B寶升上國中之後,李偉文授權讓女兒在測驗卷的家長欄中自行簽上「李偉文」三個字其他同學看得又驚訝又羨慕

 

[小標]讓孩子成為自己

 

不過,李偉文強調,重點不是讓孩子成為社會主流價值之中「優秀」的人,而是讓孩子長成自己的樣子,幫助孩子培養帶走的能力,面對未來的人生。他引用梭羅《種子的信仰》中的一段話:「我對種子有大信心。」一顆種子放到肥沃的土壤中,不必為它操心,它自然就能成長父母該做的,並不是要求孩子成為某個樣子,而是提供元素多樣豐富的土壤,讓孩子在其中探索自己的天賦。這些豐富的體驗,都可能提供孩子許多機緣,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過程之中,開出美麗的花朵。

因此,與其隨波逐流,花費額的時間與金錢,強迫孩子去補習班,不如讓孩子從參加各式各樣的免錢社團開始。在這樣的社團活動之中,父母不會有特殊期許,也就不會給孩子過多壓力孩子在裡面一邊玩耍、一邊學習,若孩子真的感到興趣,父母再從中介入,為孩子聘僱專業老師,並且最好組成共學團體,找一群好朋友一起上課。如此一來,孩子才有自主學習的動力,與老師之間建立起師徒關係,能夠教學相長,而不是填鴨學習。

這樣的一套教養方式,其實經過李偉文對於當代整體社會現況一番通盤思考。世界的變化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就算是世界級的總裁,也無法準確預測下一個十年,父母為孩子所做的萬全準備,最後可能只是高而無用的「屠龍之」。與其送孩子去補習班死記可能很快就會過時的知識,更重要的反而是生命教育,如價值觀、生活態度與健全人格的養成。

        李偉文長期參與環境運動,觀察到若要讓整個社會更好,必須從最根基的教育著手;而在培養出樂觀積極的孩子之前,要先調整父母的教養方式。因此他毫不藏私的分享經驗,其實也源自於他對於未來社會樣貌的殷切盼望「希望台灣的孩子們能滿懷熱情地面對未來世界的挑戰,進而塑造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YLK22《教養,無所不在》201110人本教育札記P78.jpg  YLK22《教養,無所不在》201110人本教育札記P8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