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學的雙胞胎女兒看著媒體連著幾星期有關「毒澱粉」的新聞,姊姊A寶有點焦慮:「到底還有那些東西可以吃啊?」
妹妹B寶也有點無奈:「為什麼每隔一陣子就發現什麼黑心食品或有害健康的違法添加物?是真的有這麼多沒良心的人,還是媒體的誇大、危言聳聽、製造新聞?」
我誇張地點點頭又搖搖頭跟AB寶解釋:「B寶的推測沒錯,不過也不完全對。我覺得媒體的確是為了收視率是有誇大報導,但是也真的有人為了利益不顧消費者的健康製造黑心食品,不過我也相信更多店家不知情,被矇在鼓裏。畢竟現在絕大部份我們吃下肚子的東西,已經不是可以看到生產來源的真正食物,而是工廠加工製造出來的食品,這些食品通常會添加許多化學原料,不要說消費者不認識這些化學添加物,連銷售的店家大概也都搞不清那些是什麼玩意。」
A寶看著報紙:「這次毒澱粉所添加的順丁烯二酸會造成腎臟的損害?」
我沈吟著:「是有動物研究顯示順丁烯二酸長期大量使用會有問題,但是也有專家認為,順丁烯二酸是水溶性物質,與之前喧騰一時的塑化劑一樣,能夠排出體外,只要不大量且長期使用,也沒有大家想像那麼毒,並不須要太恐慌。不過我們真正要擔心的是,我們吃下的東西裏幾乎都含有各式各樣的添加物,每一樣東西裏含的量雖然不多,以個別來講,也許都在容許範圍內,但是若剛好你一天三餐吃的東西都含有,加總起來,也許就超過標準了,更何況各種不同添加物中彼此會不會有交互作用,似乎也沒有太多研究來提醒我們。其實我認為,現在有那麼多的慢性病,過敏症或癌症,應該與我們生活中充斥了太多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化學合成物品,從食物或空氣中進到我們身體裏有關。」
B寶有點好奇:「那麼人為什麼要那麼自找麻煩地創造出會危害自己的化工產品呢?」
A寶向著B寶揮揮手上的報紙:「你沒看新聞嗎?為了讓粉圓又Q又有彈性,變得更好吃啊!」
我歎口氣:「沒錯,很多食品添加物是為了讓消費者覺得好吃,現在的化學合成技術實在非常厲害,簡直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有人就這麼形容,有了調味料與化工原料,現今廚師已變成魔術師,料理家變成化學家了。而且除了引誘我們天生的食慾所加的高糖、高鹽、高油脂的食品之外,許多添加物是為了食物的長期保存以及塑形以方便運送或販賣。比如說,正常的水果擺幾天應該會腐爛,但是遠從國外運來的蘋果等等外來水果,卻可以擺上好幾個月絲毫沒有變化,連昆蟲、細菌都不來吃,可見得它們早已被浸泡成金鋼不壞之身了。」
A寶也心有餘悸:「我還曾從網路上看到一則消息,有人把從速食連鎖店買來的麵包隨手擺在廚房,結果居然四個月仍舊完好如初。」
我再補充提醒:「任何自然的食物,人類喜歡吃,其他生物,如昆蟲或微生物也會喜歡吃,所以保存期限一定很短,但是現在有多少食品,包括大家很喜歡吃的巧克力,都是飄洋過海遠道而來,就在常溫日常空間裏擺上許多年,可見得一定添加在自然界不存在的許多化學合成物,也許我們吃的量若較少,短期內或許看不出什麼問題,但是誰也無法保證量大且長期下來會帶來那些影響,真的很令人不安!」
B寶追問:「你說這些化學合成品原來不存在,是什麼意思?」
我找出當年讀醫學院時必修的重量級基礎科目有機化學課本,仔細解說:「化學中的有機,指的是含碳的物質,因為所有生物的身體組成最主要的成份就是碳,也就是碳與氫與氧與氮原子等等進行各種生物化學反應所產生的物質,如如醣類、蛋白質、脂肪等等。至於無機化學探討的就是不包含碳的化合物,比如金屬、石頭、黏土等等。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機化學的進步一日千里,研發創造出了不計其數的化合物,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是當今物質文明,科技世界的來源。」
A寶有點困惑:「有這麼偉大?」
我繼續說明:「單單電腦裏面一塊晶片的製造過程,就必須使用超過二千種化學原料,一台普普通通的電視,是由4360種化學物質所組成!化學工業技術真的是太厲害了,連我們喝的果汁都可以百分之百人工合成。這些化合物原本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我們合成之後,使用過就變成無法分解的垃圾,永遠留在地球上,回不到地球亙古以來,生命萬物生生不息的循環系統裏。」
AB寶還是滿頭霧水。
我只好再補充說明:「比如你現在呼吸進去的氧原子,也許二千多年前孔子也呼吸過同一個氧原子,組成你皮膚的碳原子,也許來自楊貴妃頭髮裏的碳原子,在地球這個密閉系統裏,所有元素,都是反覆循環再利用的,但是人類合成的化學物質大部份卻回不到這個循環再利用的系統,長久下來,當然會有問題,至於短期對個人而言,這些廣泛散布於整個環境中的人工化合物也會對身體健康有不良的影響。」
AB寶齊聲問:「那該怎麼辦?」
我仍以一貫正面樂觀的角度作結論:「我們不可能不使用任何化學合成品,但是在製造與拋棄的處理過程中要更謹慎,至於對於食物的添加物,我們倒是可以避免,只要儘量吃真正的食物,尤其是在地生產,不用化學肥料與化學殺蟲劑、除草劑的有機農業或自然農法的農作物,更是要大力支持,因為不僅對我們健康好,也對環境好,更會對未來的人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