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天多雨,好不容易遇到星期假日又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下午與就讀高中的雙胞胎女兒AB寶在社區的後山步道散步。
眼尖的B寶看到山澗對面樹上掛著一個蜂巢,想求證地問:「爸爸,是不是虎頭蜂的窩啊?」
今年的秋天多雨,好不容易遇到星期假日又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下午與就讀高中的雙胞胎女兒AB寶在社區的後山步道散步。
眼尖的B寶看到山澗對面樹上掛著一個蜂巢,想求證地問:「爸爸,是不是虎頭蜂的窩啊?」
以前上超市購買食物時,都會挑選有效期限距離最遠的,直到最近看了公共電視播的紀錄片「你在浪費食物嗎?」改變了我這種習慣,改買即將屆臨保存期限的食品,因為從影片中得知,超市大量丟棄這些已到期,即將到期,甚至還有一段時間才到期的食品,而且這些食品標示的保存期限其實是最佳賞味期,除了少數生鮮的肉類之外,過了最佳賞味期並非不能吃,而且也與健康無關。
這些明明可以吃卻在超市被大量浪費的食品原因來自於生產廠商不斷縮短賞味期限,這一方面來自廠商的謹慎(怕萬一消費者吃出問題,官司賠償不完),但是另一方面也來自於當保存期限愈短,消費者會丟掉得更多,當然也就會買得更多,這也意味著營業額更高,利潤愈大了!影片中有位心理學家分析說,賞味期只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心安理得的扔掉食物,好繼續出門購買東西。
台灣這幾年在人才培育的方向積極轉向創意與設計,因為在科技日新月異與不斷複製之下,產業的競爭力關鍵在於美感的追求,而美育的核心就是藝術的欣賞與創作。
但是除了商品的設計之外,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而言,人為何要欣賞藝術?藝術的價值在哪裡?
有位廣告人曾感慨地說:「這是一個東西還沒有流行就已經過時的時代。」
的確,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變化的迅速與莫測實在令人難以理解,人人被時間追著跑,這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最大的焦慮,因此如何學著慢下腳步,或許是當代人新的課題,其實只有當我們可以安靜過生活並且關注自己的感受時,也才能真正感受到我們這個世界。
今年父親節全家族聚餐時,87歲的父親慎重地發給我們兄弟姊妹每人一份資料,上面寫著「如何安排快樂的老年生活」,我們除了覺得相當有趣之外,也蠻佩服父親老得可以算是很優雅,也能坦然面對年老的歲月,並且還不忘記提醒兒孫輩要為自己的老年生活預先做安排。
的確,台灣已快速邁向高齡社會,2010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達248萬,佔總人口數11%(老年人口若超過7%,是所謂高齡化社會,14%稱為高齡社會,20%超高齡社會),若加上少子化影響,再7年後,也就是2018年,台灣即進入老年人口超過14%的高齡社會,甚至15年後,也就是2026年,即將進入老年人口逾20%的超高齡社會,從高齡人口10%躍昇到20%,法國花了 76年,美國63年,台灣居然只有短短19年,因應期實在非常短,每個家庭或政府恐怕也都來不及做好組織結構調整的準備吧!
親愛的AB寶:
爸爸學生時代讀歷史,最不忍看近代史,從清朝未年一直到對日抗戰及國共內戰,總是刻意維持一個距離或者只以應付考試的機械化背誦的歷史逃避那個時代,我想大概也有許多人與爸爸一樣,所以那段歷史離現今雖然不久,我們卻不太清楚。
我從小是童子軍,當年有一本小小的,可以放在褲子口袋的冊子「童軍表解」,這本小冊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童軍制度儀典到自然觀察、野外求生,樣樣包括,長達數十年,數十萬的童軍整天攜帶著它,幾乎碰到什麼問題只要一翻閱,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答案,內容雖然淺顯,但是好像也夠用了。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各種專業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之下,這些年來有關自然觀察的圖鑑分類也愈來愈精細,猛禽的觀察就是厚厚的一大本,貓頭鷹、青蛙、蜥蜴、天牛、鍬形蟲….一本又一本鉅細糜遺、印刷精美,又厚又重的觀察圖鑑不斷地出版,這時候我反而懷念起一本走天下的古老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