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見應大偉,是在八年前荒野保護協會舉辦的攝影展附帶的系列演講中。我才一開始講沒多久,大偉就挑釁的提出些屬於哲學辯証的問題來質問,我為了不干擾其他聽眾,就請他演講結束後我們再個別討論。想不到他轉身就離去,後來知道他是到會場外報名加入荒野當會員。第二次遇到,是四年前隨著荒野在舉辦完活動後到我家聚會,他留下了一句很有趣的觀察:「荒野活動進行時,不是讓人哭就是讓人笑!」
這就是應大偉,一個不留情面有話直說,觀察敏銳,特立獨行,最西方卻又最本土的出版人。
最西方卻又最本土
大偉在國中時就隨著家人移民美國,待了近二十年,專研英美文學,也拿到了語言學博士學位。這樣的經歷,似乎是很多人想追求的,可是在美國的他卻始終回答不了一個對自己的質問:『你是誰?』
於是他1990年回國,在世新與輔大新聞系教英文採訪這門課。他的教學方式與傳統不一樣,認為在台灣的英文採訪課程不該寫華盛頓,而是該寫我們周邊的人物,寫構成台灣生命史的人物。
生命真弔詭,想不到原來應該是最洋化的英文採訪寫作卻變成認識鄉土教育的課程。從劉奇偉、楊三郎、葉石濤、黃海岱……這些曾經被忽略掉的台灣歷史及文化的建構者,在他五年的教學生涯中,一一留下最珍貴的身形笑貌。大偉在1995年時也將五百多卷訪談錄影帶全數捐贈給國家電影資料館。
台灣女人到田野影像
由於累積了大量的訪談記錄與老照片,他覺得這些人物應該被看到,這些珍貴的資料應該要出版,才不致於淹沒無存,但是當年沒有出版社有興趣有勇氣出版這些沒有市場銷路的書,於是他在1995年自己成立出版社,以『台灣女人』這本書記錄了包括中華舞蹈社的蔡瑞月、人體模特兒的林絲緞,甚至在歷史痕跡中的慰安婦……等等。
當初取田野影像為出版社的名稱,一方面象徵是田野調查的工作,另一方面則突顯以老照片的影像出版為主。不過現在已從最初的人文歷史記錄,慢慢轉為生態書籍的出版。大偉認為:「台灣有許多非常認真非常傑出的生態工作者沒有被看到,我希望將他們一輩子的努力能分享給台灣民眾。」
2000年出版『台灣螢火蟲』,這是首開以台灣單一物種,且著重在生態環境與復育的圖鑑書,透過螢火蟲所勾引出的童年與鄉愁,的確對於台灣鄉土的在地保育有很大的貢獻。
包括最近出版的『台灣鳥類圖誌』,更是一本以可以欣賞的精彩生態照片所編成的圖鑑,是作者投入整整二十多年的心血結晶。
不過,即便書再好看,或者有典藏價值,但是畢竟是非常小眾的市場,尤其在台灣這麼一個買書風氣非常差的地方。
我很好奇田野影像出版社到底如何存活下來。
老板、工讀生與快遞
大偉很老實的說:「出版社成立十多年來,出版的書不到二十種,大部份都賠錢,不過因為出版社開銷很省,所以還能生存啦!」
為什麼出版社開銷少?
因為沒有租辦公室,因為出版社只有他一個人。
一本書從邀稿、企劃、出版都是他一個人,甚至接電話,包裝郵寄,也是他自己。有時候為省郵寄費,自己還身兼快遞送書。曾有訂書的民眾很好奇:「怎麼有這麼老的快遞!」
放棄大學教授的工作,卻出一些沒有多少人會買的書,沒賺錢卻還得身兼接電話的工讀生與快遞,心中對於出版應該是充滿了熱情與理想的,大偉感性的說:「我希望文化跟生態不要消失得太快。若是能藉由這些書讓民眾珍惜我們擁有的美好事物,或許可以延緩一下速度吧!」
因為每一本書都是大偉親身參與而誕生,因此從每一部作品都可以看到自己的青春。
這個在西方長大的『美國人』,卻為台灣留下最珍貴的記憶!
戀戀田野的出版人
──遊俠列傳之1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