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年底參加時報主辦第二屆華人部落格大獎的頒獎典禮時,資深出版人詹宏志致辭時曾表示:「人類的歷史上,很少有像現代這種全民書寫的行為。各行各業的人,辛苦上班之後,回到家裏犠牲娛樂與睡眠在網路上書寫,然後免費分享。若要勉強找一種行為來比喻的話,與歷史上寫瓶中信的儀式有點像。」

 

  我算是接觸電腦比較晚的那群人(也就是在求學階段還沒有個人電腦的發明,再加上謀生工作並不須要接觸電腦,所以對於電腦有點陌生的恐懼感──深怕不小心碰錯鍵盤電腦就會爆炸,或者是產生不可收拾的後果),五年前學會如何發E-mail與收E-mail之後,大概就維持每天一封信跟荒野的志工伙伴溝通的頻率,然後四年前有志工幫我架設個人網站,除了將舊文章分類貼上網站外,每星期也會定期補上新文章,至此算是跟上所謂web1.0的時代。

  去年五月,時報電子報的編輯朋友邀請我開部落格,並且勞煩他們親自帶著我的手,一步一步反覆地教我怎麼貼文章,如何回覆別人的留言與迴響,於是我總算進入了web2.0的時代了。

  有了部落格,學習自己張貼,就可以善用網路的即時與互動的特性。我也儘可能的維持日誌精神,一天貼一篇。對於一個志業是從環境教育到號召大眾投入環境行動,並且試圖以理念推動來改善社會的公益團體而言,部落格的確提供了相當大的助益。起碼對我個人而言,文章可以分類貯存,節省了我不少查找自己過往文章所浪費的時間。

 

  部落格一年的書寫,主要就是一篇篇完整的文章,沒有可愛的圖片,滑稽的動畫或笑話,也沒有八卦,不談政治,也儘量避免激烈的言論或批判,反正現在媒體上會吸引人注意與討論的元素,我樣樣都沒有,同時大家習慣逛網路時最主要目的以『那裏吃?那裏買?那裏玩?』這些消費資訊我也全都不談,整個部落格的文章全都是我親身參與公益團體的所見所思所聞,而主要領域還是恐怕有點枯燥且令人心情沈重的環境、生態團體。

  因此,我自知這樣的主題是非常不討喜的,所以我很感謝願意上來閱讀並且留下意見回應的朋友,(二千三百多則迴響,二百多個留言),這一年來,很平均,每天二到三千個人次的點閱率,至今總共有八十七萬多的人次。

  謝謝這些朋友,也請原諒我不會打字的緣故,因此過去一年幾乎無法即時回應您們的留言或迴響(我每天貼的文章都是請診所助理打字存在磁片上,我再叫出複製剪貼編排),我打算從六月份起,開始回應大家的留言,大概是一天或二天統一回應一次。(大概一樣會麻煩助理打字,我再剪貼),畢竟,web2.0的特色就是互動。

 

  記得法國大文豪雨果曾這麼說:「我們所寫出去的信件或文章,就像在荒島上向大海丟出一只求救瓶,隨著天候潮汐,隨著命運,瓶中信會漂向何處,何時落到何人手裏,我們一無所知。」

  是的,正因為我們一無所知,所以我充滿希望。

 

資訊大海中的瓶中信─書寫部落格一周年有感─野榕日誌系列之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