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全世界45歲以上的華人,大概都知道作
不知道
這是
昨天在整理舊資料時,發現了這篇文章,這是
陳若曦回台定居後,一直是荒野保護協會的義工,原來她立志當個自然解說員,也參加解說員訓練,結訓後選了她住家附近的大安森林公園當做服勤的地點。
可是後來她問我:「怎麼辦?這麼多鳥獸蟲魚的名字,我實在記不得,不敢幫民眾解說吔!」
我就邀請她參加鄉土關懷小組的義工團隊,因為環境議題的遊說,往往需要借重一些有名氣,且有廣泛社會人脈的人,
當年這一篇文章,就是
為蘇花高 向總統呼籲
(2004年5月、源雜誌)
文/陳若曦
一旦蘇花高開挖,花蓮人和觀光客必須隔著水泥高架路身尋找山景,也斷絕了在七星潭眺望大海的機會;耳朵聽到的不再是海濤和山籟,而是呼嘯而過的汽車噪音;呼吸的不再是鮮美的空氣,而是汽車排出的廢氣。
「阿扁總統,救救花東的自然景觀和資源,趕快停止吉安鄉的工程吧!」
祝賀陳總統當選連任,愛鄉愛土的花蓮人和環保人士齊聲呼籲,請他重新評估興建蘇花高速公路的可行性。
為了競選連任,總統去年開出支票,蘇花高先從平原地段開工。如今已完成土地徵收,一旦開挖,花蓮北部的海岸風光將一去不復返,大家不禁憂心如焚。
如果不是選票作祟,蘇花高原本可以無疾而終的。
十四年前,交通部推動環島高速公路時,蘇花高是公路網的一環,並配合『產業東移』而推出。由於花東資源有限,『產業東移』備受質疑,而旅遊觀光則獲得共識,公路興建遂被擱置。一九九八年出於振興經濟,又被舊案重提,從此成為地方和全國性政黨政見。
一九九九年,陳水扁首次競選總統,興建蘇花高即為政見之一,而且要將公路延伸至壽豐鄉。當時獨立總統候選人許信良附和環保人士,即持相反意見,認為便捷的交通反而會加重人口外流。
陳總統當選後,一度有改口說法,認為改善了花東鐵路,在景觀保存和生態衝擊上勝過『大規模的公路投資』。
二○○一年花蓮縣長補選,綠黨候選人齊淑英曾大聲疾呼:『蘇花高一建,花蓮一定死!』
去年陳總統競選連任,重新表態支持興建,並下令先建平原地段,以示兌現政見。
根據交通部國工局的蘇花高路線圖,它全長
這段路要沿順安海邊到七星潭,又從漁村轉到中央山脈,直達吉安鄉。一旦土地開挖,花蓮人和觀光客必須隔著水泥高架路身尋找山景,也斷絕了在七星潭眺望大海的機會;耳朵聽到的不再是海濤和山籟,而是呼嘯而過的汽車噪音;呼吸的不再是鮮美的空氣,而是汽車排出的廢氣。一言以蔽之,美麗的山海景色都被破壞,連空氣都被污染,而且永難恢復。
公路究竟為誰而開
為什麼不避開海邊呢?很簡單,無地可用了。
花東之美就美在山海交錯,因而平原狹窄。目前公路已四通八達,花東縱谷的大公路和鐵道就有六條之多,再建公路就只能挖山、貼海以及高空架路了。
擾攘了十多年,花蓮人一直懷疑高速公路是方便台北人過來遊山玩水嗎?
主建派口口聲聲『繁榮地方經濟』,其實很矛盾。既然承認花蓮的山海景觀最適合發展旅遊觀光,那麼破壞景觀豈不背道而馳?尤其根據規劃,有一段公路要穿越太魯閣國家公園(台灣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地理景觀,政府還有意申請聯合國的世界遺產)更只能以『貽笑全球』名之。
觀光業貴在旅客近悅遠來,且一來再來。優美景緻需要從容欣賞,仔細品味,而非來去匆匆;若配合文化產業,更能吸引旅客長住,國際著名景點都可借鑑。先進的做法甚至禁止私家車輛進出,以避免擁擠、污染和髒亂。
若為國內旅客著想,也不必高速公路,北迴鐵路已電氣化,進一步加強即可達到交通便捷目的。長年來,台北人總把花蓮當做自己的後花園,週末和假期的休閑去處。高速公路一開,更方便小客車來回了,到時旅遊業只怕成為『週休二日』,其它五日要投閒置散了。尤有甚者,公路方便飆車,小客車呼嘯而過,一日來回,留給花蓮的恐怕以垃圾為多吧。
那麼誰會天天使用高速公路呢?
可以預見,到時天天在高速公路上飛奔的將是工業車輛,譬如沙石車和水泥運輸車。以前我曾參加慈濟在花東的訪貧工作,對象多因車禍而致殘,肇事者都是沙石車。
非常明顯,蘇花高的最大獲利者是水泥業。
水泥業是景觀殺手
全球找不到像台灣這樣,讓水泥廠橫跨最美的太魯閣公園內外。水泥廠長年挖山取石來燒水泥,光是空氣污染、酸雨量有增無減這一點,已備受垢病了。公園最大的外國客源是日本觀光客,但近年已呈下降趨勢,空污和景觀的影響,思過半矣。水泥業乃觀光業之鈠手,不辯自明。
眾所周知,水泥是耗水、耗電又高污染的產業,號稱『夕陽工業』,偏偏在台灣是『不落的太陽』。它的兩大產品,對台灣已變成『不可承受之重』。
產品之一的水泥可用於修築公路。這就形成多產多挖山,多產多築路,多銷多賺錢,納稅人蓋的蘇花高竟然成了水泥業主『無本卻萬利』的產業項目。國道高工局預估,公路經費高達九百六十二億之鉅,光是混凝土業就有一百億的商機。
產品之二是護堤用的消波塊,被放置於海岸和沙灘上,如今遍佈台灣島海岸,破壞景觀,莫此為甚。更可怕的是,這種號稱『水泥肉粽』的怪物並不能長期阻攔海岸沖刷,平均五年就會被海水沖陷,於是又繼續投放,如此週而復始,台灣變成了名實相符的『水泥堡島』。
水泥廠蓋在國家公園內,蘇花高也經過國家公園,箇中玄妙盡在不言中。如果『繁榮地方經濟』只肥了少收財團,卻造成自然景觀的破壞,並為地方帶來污染災害,當政者不該三思而後行嗎?
我們應該維護天生麗質的自然景觀,而非縱容水泥為主的礦業成為花蓮永續經營的產業,道理至為淺顯。
公路是生態活劫
災害還不僅止於此,公路對花東的生態衝擊以『禍延子孫』形容絕不算誇大。
交通部國工局在立法院的聽証會上,強調公路興建會採『生態工法』冠上『生態』,聽起來很唬人,但是包括生態學家陳玉峰在內,都不知也不信世上有此工法,頂多是『表示少用些水泥』的障眼法罷了。
台灣地質特殊,以山為主體,中央山脈素有龍脈之稱,如此剖腹挖腸,後果不堪設想。不但山崩土石流可以預見,動植物的保育都會亮起紅燈。
花蓮素以颱風和地震頻繁著稱,它們對高架橋隧道的殺傷力,能不加以考慮嗎?
有人提出,高架公路經過佳山計畫區,國防機密將一覽無遺,軍方也應公開表達意見才是。
北宜高穿越雪山山脈,隊道長約
花蓮因山海銜接有若唇齒,造成河川短促,原就不易蓄水。這幾年因山上濫墾,許多溪流常年呈現乾枯狀態不少居民已在依賴地下水維生了。一旦開山挖路,森林遭殃,而連綿鑿出十一座隧道,水脈破壞又何其嚴重,水荒勢必成為居民的夢魘,當政者豈能不作思考?
當心變成納稅人的錢坑
蘇花高
天文數字的預算外,完工時日也是問題。北宜高興建十二年了,相比之下,蘇花高光是隧道就約四倍長,預計十年完工,哪來的說服力呢?
稍具常識的人都知道,興建公路花費大,維修也所費不貲,經濟效益和財政耗費若是呈反比,並不值得興建,新中橫公路就是『殷鑑不遠』。除了旅遊,它並非橫貫東西的便捷之道,而每遇颱風、豪雨及地震,公路就出現塌方,修不勝修;『九二一』地震後更柔腸寸斷,有幾段迄未修復。
有人建議,如此花費龐大、影響深遠的大工程,理應全民評估並『全民公投』才算數。
如今環保人士只能寄希望於甫當選連任的陳總統,希望他在免除連任壓力下,可以從長計議。總統可以不為自己一世英名,但為台灣子孫後代留下一片永續生存空間,趕緊採煞車吧!已經收購的土地可以規劃景觀公園,撥一部份預算來做文化建設,大力提升鐵路運輸能做的太多了,就是不要破壞自然景觀。
阿扁總統,聽聽人民的聲音吧!
陳若曦第二次向總統呼籲─荒野守護系列之3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