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請聽我說」裏的父母親害怕柯林無法接受弟弟罹患癌症即將過世,將他送到海外親戚家以便隔離死別的傷痛,想不到柯林卻獨自想盡辦法為拯救弟弟而勇敢的冒險,就像「發癢的天賦」裏湯瑪斯的身體能夠察覺別人是不是在說謊,作者莫里斯總是能用很特別的角度與故事,讓家長反省:「原來孩子想的和我們以為的都不一樣?」
家長總是搞不清楚孩子,不是認為他們太小以致於保護得太周到,就是以為他們已經大得理解我們的言外之音。比如說,我常常在遊樂場或餐廳裏,聽見父母親問孩子:「現在回家好不好?」這句話對稚齡的孩子而言,是很清楚的選擇題,他可以選擇好或不好,可是當他選擇要繼續玩時,父母卻發牌氣不高興,因為父母親會以為孩子懂得這句問題其實是暗示,是提醒,甚至是命令:「我們現在就得走了!」
大人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往往忘掉了,孩子的感受能力很強,表達能力卻很差。因為感受是天生的,是物種在演化中被賦予的本能,而言語或文字的表達卻是後天的,必須在不同的文化與社會脈絡中,一字一句慢慢學會的。
莫里斯的小說,除了提醒大人如何傾聽孩子之外,相信也可以帶給青少年被理解的釋然,甚至是被撫慰的安心,覺得與大人世界的格格不入,並不是自己有問題或特別奇怪。
當我看「發癢的天賦」時,心裏特別有感觸,因為我們往往會以「做人要誠實」來要求孩子,甚至以為是道德規範的最重要準則,但是,我們卻沒有認真地去面對一個事實,一個人在與人應對的過程中,要完全誠實其實是不可能的,甚至若真的完全做到的話,恐怕會把所有人得罪光了,甚至很難在人群之中立足。
每個大人總是不斷告誡孩子絕對不可以說謊,但是孩子卻也能察覺身邊所有的人總是不斷地說著大大小小的謊言,這種矛盾一定困惑過許多成長中的孩子,當大人不知道如何與孩子們討論這種道德的難題時,一起閱讀莫里斯的小說,或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莫里斯.葛萊茲曼」系列小說推薦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