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朋友寄來的一箱書,隨手翻閱流覽一遍,發現由五南出版社在二○○七年出版,蔡兆誠律師所著的「法律電影院」一書,當時擔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委的蘇永欽律師寫了一篇推薦序,文章中有許多段落是跟司法院以及法官有關,時隔三年,他即將會擔任司法院副院長,這些他當年所寫的文字或許值得參考。
他提到司法院真正要處理的問題:「不是我潑司法院的冷水,沒有多少民眾知道司法院在推動什麼了不起的改革,更糟糕的是,大家似乎完全不在意。如果司法院到現在還不知道,當台灣的電影從業者用盡了各種題材以後,仍然不想、也不懂如何碰觸法庭題材時,背後意味人民對司法制度有多大的疏離,而這才是司法院真正要處理的問題,花再多力氣去改變制度,而不設法提高人民對司法的認知和認同,最後得到的終究還是不信任,而一旦沒有信任,司法的社會功能其實相當有限,更不要期待人民感受到所謂公平正義了。」我想,當年他的顧慮已經不太存在了,因為現今每個民眾都很注意司法院的改革。
另外,他對司法從業人員的操守也與一般民眾一樣有相當的保留:「看到更多的是批判和質疑,他們看到審判者面對社會和政治壓力的脆弱,看到陪審團的可操縱性,律師唯利是圖、為魔鬼代言的刻板印象更是不斷被強化,和歐洲不一樣、完全被推到行政體系的檢察官,則似乎個個都有濃厚的政治動機。」
「法官也有七情六慾,專家證人是可以用錢買的,陪審團有可能迷惑於兩邊律師狡詐的交叉詰問,而死刑可以糟到什麼程度,然而所有這些瑕疵,都因為司法制度的無可替代而只能忍受。」
不過,他最後也提到許多司法人員一輩子只在法律條文中打轉,表面上是專業,但是:「這實在是唐突了專業這個專有名詞──專業而沒有熱情,其實已經失掉專業最重要的內涵。這固然是傳統文化排斥和疏離法律的結果,但不應該成為這個行業的宿命。」
希望蘇主委主要還能秉持著三年前的心情,展現出改革的熱情,重建民眾對司法的信任,這是我們平凡老百姓內心殷切所望的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