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與AB寶的交換日記

親愛的AB寶:

  看完葛瑞格摩頓森所寫的「三杯茶」以及「石頭變學校」,我最大感觸是,從他身上證明了如果你的內心不斷聽到一種召喚,而且你確信這召喚對別人有好處,就不要管你夠不夠聰明能幹,有沒有知名度,有沒有足夠的錢,勇敢跨出第一步,追尋我們內心的召喚,放手去做,其他需要的東西,老天必然會給我們。

  這種召喚雖然來自於我們內心,但是前提其實是我們要能傾聽別人,同理別人,能夠感同身受的體會別人的處境,那麼才有可能形成我們自己內心的召喚。

  同時從葛瑞格的真實歷程,可以再度給我們這樣的信心,不管是一群多麼平凡的人,只要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那麼他們就能夠面對驚人的挑戰,並且完成他們從未想過能夠實現的成就。

  而且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世界各國之間的互動影響愈來愈密切,可以說是六十幾億的人口共同住在「地球村」裏,沒有人是孤島,也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因此如何化解各個民族彼此的隔閡與誤解,協助全世界弱勢的孩子,這已成為這個世界最迫切的問題與挑戰,當然,也有許多人為此而努力。

  褚士瑩這些年提倡的公益旅行,就是鼓勵青年學生不是用同情心,而是用同理心去看人世間不幸的實際行動,透過旅行看到外面的世界之後,或許能幫助我們決定如何為自己的人生踏出第二步。

  「在天涯的盡頭,歸零」就是描述他這些年來在緬甸北部山區建立環保農場的經歷。他把他從整地、規劃到正式經營的有機農場稱為「我們的龍貓森林」,這是宮崎駿的動畫「龍貓」上映後,在日本引起的運動,透過來自孩子的捐款,買下即將消失的都市森林,作為環境復育與教育的基地。荒野保護協會在將近二十年前成立時,也是懷抱著同樣的夢想,經過很多人的努力,如今也在各個地方開花結果了。

  最近我還看了一本非常感人又有趣的書:「親愛的小王子」,描述一位懷抱勇氣的志工,翻山越嶺帶著一群被販賣到都市的孤兒找到回家的路,有趣的地方是這個來自美國的志工,原本只是在打算花一年環遊世界的旅行的第一站,隨便找個「第三世界」的孤兒院當志工,那麼在跟親戚朋友講這個行程時,感覺很酷,也可以炫耀自己的不同。想不到他這一去,這七年來,就全力投入救援尼泊爾的兒童。

  另外有一本書:「旅行箱的故事」也很值得看。這是十四個非洲孩子的故事,他們從戰亂的家鄉逃到南非,在難民中心的志工協助下,進行的藝術治療計劃,透過彩繪自己的旅行箱,敘述自己的遭遇。「香料共和國」這部電影裏有一段口白:「有兩種旅人,一種在旅行中看地圖,他正在出發;另一種人看鏡子,他正要回家。」但是如台灣世界展望會杜明翰會長為這本書寫的序所說的:「但還有第三種人,他們沒有地圖,因為前途茫然;他們也不看鏡子,因為有家歸不得。」打開這些孩子的旅行箱,就走進了一個個觸動我們心靈深處的生命故事。

  其實除了國際上有許多志工為弱勢的孩子努力之外,台灣也有很多年輕學生投入,「我們-走進青海、新疆、甘肅充滿愛的角落」這本書就是描述伊甸基金會推動的「服務遊學團-帶著愛心去旅行」計劃,分別在台灣偏遠地區,泰國、菲律賓、印度、尼泊爾,以及大陸境內的新疆、內蒙、青海等大西部建立服務據點,希望讓青年志工透過服務,建立國際視野,並且拉近與弱勢者的距離,同時在服務過程中能夠自我學習。

  從這些書裏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人放著舒適文明的好日子不過,冒著危險與肉體的痛苦,並且與當地人過著一樣貧困的生活,為什麼他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看了這些書你們或許就會明白了!爸爸很盼望你們有機會也可以自己計劃一下,參與這樣的服務行動,讓自己的生命不一樣! 

 

 

  三杯茶              李欣恬

ToAlfa

   「敬上第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人」穆斯林嚴格奉行伊斯蘭教義:要將自己最珍貴的物品與任何客人分享。巴基斯坦科飛爾村的居民,以其特有禮節招待來自美國的迷路登山家─葛瑞格‧摩頓森。自此之後,葛瑞格闖入了遠離塵囂的境地,巴基斯坦貧脊之地也加入了一位平凡的美國人。

   「再奉第二杯茶,你是我們的朋友」接受好客居民的饗宴,他想回報些什麼;不經意的瞥見科飛爾的孩子手持木枝在沙地上學習,沒有老師只有熱切渴望學習的學生,他想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一個承諾,讓他不捨的告別靜謐的國度,飛回美國開始執行夢想:一個平凡人的夢想、一群孩子難以實現的夢想、一塊土地不曾奢望的夢想,他隻身扛下這任務,「為最偏遠最窮困的角落蓋學校」。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將用生命來保護你」有了毛拉的祈禱、有了孩子們的祝福,葛瑞格上路了!他曾穿越毒梟、強盜出沒地帶,他曾蜿蜒於迂迴陡峭的崖壁上、他曾誤入一大片還未被清除的地雷區、他曾與塔利班面對面喝茶,如今他的夢想已經散播在許多幾乎消失在地圖上的角落。

葛瑞格的起心動念是一份承諾,這承諾是源自於他見到了一群人奮力追趕著早已遠走的列車,這班列車名叫─教育。世界的一端不敢奢求自己擁有教育,世界的另一端卻視教育為理所當然;遙遠的村落將鉛筆、橡皮擦當成最珍貴的資產,繁華的都市對紙筆卻不屑以顧。

「塔利班勢力衰弱後,阿富汗孩童入學人數從八十萬增加到八百萬,原來全是男學生,現在女學生佔1/4。」教育之火急速蔓延,但男女還未完全平等,常常逃不出根深柢固的傳統包袱。「學校一定要有一半女生」葛瑞格不斷和長老們確認,他認為「一個男上學,是個人進步;一個女孩上學是整個家族、社會的一大躍進、改革。」只有教育能將嚴重傾斜的天平平衡、填補巴基斯坦、阿富汗飽受戰火折磨的傷痛、救救受到塔利班政權欺壓的女性。

    教育,是和平唯一捍衛者;我們,是教育的守護者。 

FromBeta

 

 石頭變學校                 李欣澄

ToBeta

「我們國家,人民飽受三十年戰火蹂躝,許多游擊隊同胞也在這些山谷間為國捐軀。我們努力捍衛國家,但也付出高昂的代價。」一位看破紅塵、終身奉獻於游擊隊的長老瓦希德.可汗緩緩說著。望著四周環繞的高峰山脊,他接著說:「有一位智者曾告訴我,這些山脈看了太多苦難與殺戮那位智者又告訴我,抗戰已經結束,應該要開始建立一個新的和平時代,第一步就是要把這些石頭變學校。」瓦希德.可汗道出了位於中亞,生活在世界屋脊上,數十年來面臨戰火抨擊人們的心聲與渴望。而葛瑞格與中亞協會的人正努力一步一步的完成他們的心願。

閱讀《石頭變學校》時,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原來承諾與夢想的力量是如此驚人,對於葛瑞格和他的同伴一同翻山越嶺、奔走於人跡罕至的村落深感敬佩。葛瑞格的同伴大多是叛徒和社會邊緣人,有前塔利班份子、走私毒品者、高山挑夫等。這些特別的成員不遺餘力、完全地將生命奉獻於女子教育。

背負著使命與承載著族人們的夢想,這群不畏艱難的隊員深入塔吉克邊境、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各個角落留下愛的腳印。中亞協會的印第安那瓊斯沙爾法拉茲.可汗說「葛瑞格對我很重要。沒有他,我只不過是個賣犛牛奶油的傢伙」心懷大愛、勇於挑戰的葛瑞格,謙虛地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讚美,即使已揚名國際,他仍視自己為平凡人一樣繼續奉獻。害羞的他,為了中亞到處演講、募款。他的理念與哲學很簡單,最讓我感動的是「從最偏遠最偏僻的地方開始建學校」他認為那被遺忘的角落往往是最需要知識、學校的。

一個夢想、一個承諾、讓我們充滿感動。《石頭變學校》讓我看到了:當我們真心想完成一件事,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一起幫助我們。效法葛瑞格,不要怕,去做就對了!

FromAlfa

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30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