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子天下12年國教專輯訪問稿

     台灣要推動十二年國教,大家的目的是希望解決升學壓力,但是現在面對的不只是升學壓力,而是全球競爭的壓力。

  我們所受的學校教育,都是工業時代的教育,訓練學生有一定的技能,到工廠、公司上班。但是在全球化時代,這些技能都會逐漸被自動化取代,中階職位會愈來愈少,剩下高階或在地的工作。大家為了搶高階職位,會不斷競爭搶著考上最好的大學。

  我們為了搶奪那三%或五%的高階職位,要八○%的人去陪考,他們其實完全沒有機會,只是陪公子讀書。讓有興趣、有能力參與全球化競爭的人走這條路,大部分的人投身在地產業就好了。這麼說是有點殘忍,可是真的是這樣,沒必要讓八○%的人陪公子讀書。

  但是,未來的世界,不只是全球化的競爭世界,還有另一個世界,沒有石油的世界。三、四十年後,世界將進入在地的部落經濟時代,剛好跟全球化經濟相反。

  全球化之所以能建構,是靠著快速的運輸體系。今天早上竹科高科技公司生產的產品,在36小時內就可以運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物品能快速運送,靠的就是全球化的運輸體系;而運輸體系的動力就是石油,一旦石油匱乏後,大部分的產業將停頓,回到部落經濟。

在地經濟的興起

  未來是很清楚的,為什麼大家都沒想到,石油是會用完的,全世界現在只剩三、四十年的石油可用。就算在某個海域探勘出石油,如果開採後,頂多只能供給全球兩、三週的消耗量,有意義嗎?就算能有一個月或一年的消耗量,又怎麼樣?

  未來的時代,可預見的是石油匱乏後的動力與運輸問題,不確定的是包括全球暖化、天災、疾病(像是前幾年發生的SARS)等因素,都將阻礙全球化的運作。

  台灣的糧食自主率只有三○%左右,我們吃的糧食有七○%是從國外運來。可是當運輸成本很貴的時候,每天吃的大豆、玉米、麵粉怎麼可能會用這麼貴的成本運進來?

  很多東西勢必不可能從國外運進來,可是台灣的老百姓還是要生活呀,後石油時代最大挑戰就是所有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必須在地完成。我們現有的實體世界都要轉換成不用石油動力的生活方式,這些都需要大量人手去做在地、第一線的服務。

  過去的服務業是消費型的服務業,但是在後石油的時代,我們需要龐大的人手投入產業型、維護修整型的服務業。這或許是個好消息,因為未來的失業率不會像現在那麼高了。

  未來有兩個不同世界的可能性,一個是全球化世界、石油世界;另一個是部落經濟。部落經濟是新時代的希望,需要大量人手,做的是在地產業,不只是生產農作物,所有的東西,食衣住行育樂都需要在地解決。

  現在的孩子二十年後進入市場,如果他學的是全球化競爭,可是他又不是最頂尖的那一群,他前面的功夫會不會白費,要怎麼適應未來的部落經濟時代?假如我們讓下一代都在學全球化的東西,那麼未來所需的大量在地專業人才,要從哪裡來?

未來需要實做的能力

  二、三十年後,我們還是需要少部分人參與全球化競爭,所以我認為可以保留明星學校,可是不需要這麼多人走這條路。家長要評估自己的孩子性向能力屬於哪一方向,如果你的孩子沒法進入全球化競爭市場,那就讓他投入在地產業。講白了,就是大部分的人其實並不需要陪公子讀書,因為現在的課程就是設計來追求全球化的人才。

  現在還需要很多能適應全球化的人才,是因為國際貿易還很頻繁,以後沒那麼多進出口,沒什麼人炒作金融,全球化所需要的人手就會少之又少了。現在全球化競爭需要抽象的語文、溝通能力,不講究實做能力,可是在未來,在地的操作能力、技術能力將會愈來愈重要。

  十二年國教推動後,不再每天考測驗卷,多出來的空白時間,老師其實可以安排在地參訪,讓學生多跟在地文化、地方社團與地方產業做連結,這過程可以培養很多有創意、有能力的地方人才,也能鼓勵地方的產業留下來,因應未來的後石油時代。

  政府應該把資源投資在會留在台灣的學生,而不是放在那些家境富裕、日後可能會出國的學生身上。八○%會留在台灣的人,政府要讓他們受最好、最適合的教育,而不是讓他們參加升學競爭,學一些以後一輩子也用不到的東西,何必呢?

  那些會考試的學生,也不一定未來的出路就是最好的,李商隱寫「迷途原為看花開」這句話,我常拿來提醒自己,不一定都要走既定的路,有時停下來看花而迷路,也滿好的。

  生命中有很多選擇,即便再困難的決定,我們還容易面對,最大的挑戰是,當人生太順遂時,順到我們不知道原來有不同的選擇,這才是最大的悲劇。其實人生也可以停頓、迷路。賺大錢、好工作、功成名就,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的,搞不好為了看很好的風景走到岔路,才是人生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