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語容

x與y都是從小成績優異、讀第一志願長大的孩子。x還到美國拿了醫學博士,卻在30歲時自殺了,他的遺書中交代,這輩子已經盡力做到父母的期望,接下來沒有第一名可追求了,現在很疲累,請放過他,讓他安息吧!

y是另一位醫科學生,以全年級第一名光榮畢業,他的教授發現他事事要求完美、第一,教授擔心他將來當醫生一定會遇到治不好的病,為了讓他體驗真實的社會,就沒讓他進入第一名的醫院實習,沒想到他數個月後卻跳樓自殺。

這是親子教養專家盧蘇偉提供的真實案例,這些成績頂尖的天之驕子,正值苦讀二十多年的學業開花結果之時,卻背棄了眼前的康莊大道,轉頭選擇死亡;優秀顯然並沒有讓他們活得更快樂、更自在,反而讓他們成為無法接受挫折的人。

人生活著到底為了什麼?在真實的生活中,每天難免要面對挫折、處理挫折,但現在的小孩,成長過程中沒有機會「遇到挫折」,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挫折抵抗力」,就像感冒一樣,一個平時疏於鍛鍊的身體,遇到感冒病毒時更容易發作、症狀也更嚴重。據近年調查顯示,小學教師認為有高達8~9成的現代小孩,處理挫折的能力明顯不足,可見這已成現代這個少子化社會的通病。

親子專欄作家李偉文說:「貧窮、欠缺是很好的教育」,他拿自己小時候作例子,以前的小孩不像現在那麼寶貝,常常有機會與各種年齡層的孩子玩耍、發生衝突、打架,自然地在人際互動中發展生存的能力與技巧,從中學會處理衝突、挫折的方法,「但是,現在小孩都被保護得太好,在挫折發生前,父母就把問題解決掉了」。

是的,的確現代的「升學主義」、「菁英教育」及都市化的生活環境,讓孩子失去探索的機會,無法培養處理挫折的能力,不過,很多父母會想,如果幫孩子多做一點,就能讓孩子專心讀書、功課好,不是更好嗎?

李偉文直言:「那些父母都搞錯了!」,他分析未來的職場說,未來臨時編組、短期專案合作的模式將會形成常態,因此與人溝通、順應環境的能力,遠比只有聰明、知識來得重要。然而,現在的升學主義、菁英教育卻沒有機會讓孩子探索自己,80%的人都在「陪菁英讀書」,這些孩子未來進入職場,將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未來社會是「昨天成功的法則,可能變成今日失敗的關鍵」,這種典範迅速轉移的大環境,很可能讓孩子成為「100分的失敗者」。試想,屆時他們承受得了嗎?

所以父母適度放手,讓孩子從小有機會面對挫折、從探索中成長,才能培養出真正可為自己負責的好孩子。

現代小孩,特別是都市小孩的人際圈很窄,多只侷限於家庭、學校兩個地方,加上現代小家庭多只生一個小孩,使得挫折力的訓練變得不容易,但專家說,其實挫折抵抗力可以從小處做起,原則是要讓孩子從小有適度的權力做選擇,這樣才能從過程中認識並評估障礙、挫折,進而學會克服。

學齡前的孩子(0~6歲),可藉由遊戲或讀故事的方式來培養,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說,讀故事書時,可以讓小孩自己選擇故事繪本,家長也可主動講有關困難、挫折的故事;玩大富翁等角色扮演的遊戲時,可適度讓小孩贏,爸媽與孩子輪流贏,能讓孩子習慣「輸也是會發生的事」,此時可口頭上感謝小孩,謝謝讓爸媽也有贏的機會,這樣孩子更能體驗「勝敗乃兵家常事」。

國小的孩子,口語表達能力更好了,此時父母可多與孩子聊,遇到事件時有哪些解決方式,分析每種方式可能遇到的困難,該怎麼解決?又,如果結果不如預期,有什麼方式可當成備案、如何彌補?家長的分析與陪伴,讓孩子自己做出決定,能幫助孩子建立克服困難的自信。

那麼,當家長發現小孩已明顯出現不堪挫折的傾向,又該如何幫助小孩克服?親子專家都不約而同的強調「鼓勵」的重要性,親子專家、前板橋地方法院少年調查保護官盧蘇偉,就是個絕佳的例子。他8歲時罹患日本腦膜炎,智商只剩下70,考試時只要拿到10分就能得到媽媽的獎賞「雞腿一隻」;國小畢業還寫不全自己名字,國中還讀啟智班的他,卻能靠著自我操練來發掘天份,最後成為一位學、經歷頂尖的專業人士,他說:「我的父母從來沒有放棄我,更重要的,他們懂得鼓勵」!

所以,培養挫折接受力與克服困難的能力,父母本身必須要先捨棄許多不佳的觀念,這些錯誤的認知才是造成孩子變成「草莓」的養成環境。例如:過度嚴格、太少鼓勵、只能接受單一價值、把自己的期待過度加諸於孩子身上、無法接受孩子的個人特質、用盛怒來指責錯誤之處…等等。當父母用自己長達數十年的經驗,來定義小孩「應該怎麼樣」,而在情緒上又操之過急的時候,很容易讓孩子感覺到「只要達不到目標,就是失敗,失敗是錯誤的、可恥的、不可被接受的」,這種氛圍最後就會讓孩子陷入「挫折=失敗」的認知裡,當家長、孩子的眼中「只有成功、沒有失敗」的時候,一旦真的遇到挫折,就如同易碎的玻璃,完全被擊垮。

那麼,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接受力呢?李偉文是這樣做的,他鼓勵孩子從小走入人群做志工,這樣可從付出中確立自己的價值、激發生活熱情,又能自然操練出人際協調、整合資源的能力。熱愛閱讀、電影、大自然的他,也善用各種題材對孩子機會教育,例如:有一次他帶著女兒一起看卓別林的電影《摩登時代》,便寫了《假如我們是個失敗者》一文,告訴孩子:「雖然努力是重要的,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往往辛苦一輩子卻仍然非常平凡、微不足道,這才是人生的真相」,透過卓別林飾演的弱勢小人物一角,李偉文就這樣輕鬆地又生動地解釋了挫折的概念。所以,教育的機會其實俯拾皆是,重點是父母自己有無正確的認知,以及是否能用心轉化為教材,只要父母的做法正確,孩子就容易學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