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不管是欣賞一件藝術品,或是看一場表演,聽一場音樂會或到一個名勝古蹟,人會不會感動,有沒有收獲,絕對不是我們看到什麼,而是取決於我們內在的記憶或感官有多少準備。

  這些準備,必須來自於我們平日的生活經驗,來自於我們心之所嚮或生命有所追尋有所憧憬的長期累積。

  甚至對於美的欣賞與學習也是如此,曾經有人請教畢卡索:「如何欣賞藝術?」他回答:「為何不先試著去了解鳥兒的歌聲?去愛這朵花,這個夜晚,去愛圍繞身邊的一切事物,試著了解它。」

  著名詩人與畫家席慕容也這麼說:「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裏沒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乾而脆的落葉,我就沒有辦法教他美術,因為,他沒有第一手接觸過美。」另外你們很喜歡的作家龍應台也曾表示:「上一百堂美學課,不如讓孩子在大自然裏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裏弄髒自己的褲腳。玩,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

  我們所說的美,或「美」化為可以表現的藝術,通常包括了繪畫、音樂、舞蹈與戲劇等等,藝術故名思義,包括了藝與術,都有很濃厚的技術的成分在裏面,但是一個技能高超的工匠與藝術家的差別,就在於是否有思想與創新的表現,超越了實用功利的價值。就像是德國大哲學家康德說的:「美是一種無目的的快樂。」換句話說,若是所作所為都考慮到最現實的「目的」時,就喪失了美的可能性。

  對比觀念的描述,我覺得最動人的是自然哲學家懷海德所說的:「自有人類以來,不知有過多少落日時光,忽然有一天,看著西方的落霞,而「呀」了一聲,人類的文明自此開始。」

  是啊!野蠻與文明區分的關鍵,就來自於對美好的感懷與讚歎,這種美可以是大自然,也可以是生命的感受!就像蔣勳老師所說的:「美是記憶,是感謝,是關懷,是很多的懷念,沒有這個部份,絕對沒有美,不管對自然,對人,還是對土地都是如此。」

  因此,美是一種累積,是一種思想的習慣,技術與表象只是美最膚淺的部份,而不是美的核心。所以,懷抱著感恩謙虛的心情認真生活,就是最好的美學教育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