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常覺得台灣的家長在孩子幼稚園或小學階段投入太多心力,可是一上中學,幾乎所有的教養工作卻都「委外」了,由學校、補習班、才藝班或電腦、手機、網路全面接管孩子的生活,父母不再真實地陪伴孩子,更不了解孩子現在究竟在煩惱些什麼?在擔心什麼?在害怕什麼?

青少年是從受父母百分之百照護下的兒童,跨到獨立自主的成年人的過渡時期,渴望脫離家庭,卻又害怕;在身體快速成長中,有許多狀況是他們自己不瞭解也無法掌控的。比如說,負責理性思考的大腦前額葉尚未完全發育完成,往往由負責情緒活動的杏仁核來掌握行為表現,因此,在理智上青少年知道打人不好,飆車、吸毒也都不好,但是杏仁核驅使他們去做,並獲得情緒上立即的滿足。

這個階段的青少年也正是追求生命意義,同儕認定的階段,急著釐清「我是誰?」「我的價值是什麼?」在尋找自我時,特別討厭父母親老是用小時候的他來為自己定位。好辯頂嘴、挑剔唱反調、討厭偽善、挑戰權威是這個「叛逆期」的象徵,不了解孩子內心的徬徨,只會震驚地懷疑:「我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然後傷心地回想孩子小時候有多乖,其實是無濟於事的。當孩子情緒很不穩定時,若是家長沒有發覺異狀,仍然採取高壓的管教方式,親子的衝突只會愈來愈嚴重。這時候父母應該要調整自己的心情,不再當個無微不至的管理者,與其想爭回孩子的掌控權,不如轉換角色成為顧問,因為他們不想要被大人限制,但是他們還是需要些意見指導。所謂顧問就是當「客戶」(孩子)準備好,並且確定他們想聽,才發表意見。因為父母與子女對於「需要」的認知不太一樣,往往家長認為只是好意的提醒,孩子卻會覺得不受尊重,甚至視為「魔掌伸到我的勢力範圍」,立刻暴怒發飆反抗。

這個階段的孩子,在父母眼中,的確是非常「難搞」的,因為他們要求擁有自由,卻無法承担責任與後果,主觀的意識很強,卻沒有完整地思考判斷能力。他們強烈宣示對自己身體與活動的所有權,並且想從事成年人可以做的事,可是這些活動卻是他們很少或完全沒有經驗的,因此往往會落入眼高手低的處境。

青少年需要大人的陪伴與協助,但是我們如何跟這些酷酷不理大人的孩子做朋友?並不會因為我們自以為愛孩子,關心孩子,他們就會買單,每個大人都必須認真的學習,就像作者說的:「雖然青少年有共同的現象,但每幾年就是一個『代』,而且,代代有別,還不分圈內圈外。因此,你以前在學校學的那一套,不管用了。除非你,回到學校繼續求學。」

幸好作者很用心地寫了這本書,內容非常豐富又完整,文筆生動又簡潔清晰,更重要的既有理論又兼實務,值得每個關心孩子的大人仔細閱讀,並且嘗試著在生活裡運用。

因為陪伴孩子走過青春叛逆真的很重要,以前的時代,我們只要靜靜等待孩子度過狂飆期,長大成熟後也許往日正常乖巧的孩子又回來了,但是這個時代誘惑太多了,一旦陷進去,就回不來了,甚至等不到大腦發育成熟,他們就永遠的改變了,我們豈可不謹慎看待這一段常常被我們忽略的關鍵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