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06 Sat 2014 11:43
帶孩子看展覽之前,父母親要做功課(文創生活專訪)
以這次的展覽來說,或許在看展前我會丟這個問題讓孩子思考:如果你要向外星人介紹自己,你會選哪三樣東西,來代表自己?同樣的,在人類的文明演進史,你如何在200萬年的時間和空間裏,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100件物品? 我想說的是,在帶孩子看展覽之前,父母親要做功課,先導讀、問問題,引導孩子思考與找答案。藝術創作是這樣的,它是創作者內化了對生命本身、或者對大自然的感動,藉由他們擅長的創作形式表達、分享給欣賞者,讓當下不在現場的人,也能藉由作品這個媒介,體會創作者當下的原始感動。
- Dec 03 Wed 2014 14:18
里山倡議與八煙傳奇
看完由生態工法基金會所拍攝發行的「里山台灣」紀錄片,雙胞胎女兒妹妹B寶就提出要求:「我們下個周末假日就到影片裡介紹的八煙聚落爬山好不好?」 姊姊也附議:「八煙聚落這個名字好浪漫,水梯田映照著山景雲影,也好美喔!」
- Nov 26 Wed 2014 17:25
資源回收是門好生意
吃晚飯時,AB寶詢問媽媽,可不可以邀請她們的美國朋友帶新婚太太住我們家,只見媽媽皺著眉頭:「家裡正在大掃除,亂得不得了,除非你們自己想辦法把搬出來的東西清空。」 我忽然想到:「你們認識不少來台灣工作的老外,他們對台灣最特別的印象是什麼?」
- Nov 24 Mon 2014 17:31
大人如何跟青少年做朋友?-「孩子的叛逆,都是5%惹的禍」推薦序
常常覺得台灣的家長在孩子幼稚園或小學階段投入太多心力,可是一上中學,幾乎所有的教養工作卻都「委外」了,由學校、補習班、才藝班或電腦、手機、網路全面接管孩子的生活,父母不再真實地陪伴孩子,更不了解孩子現在究竟在煩惱些什麼?在擔心什麼?在害怕什麼? 青少年是從受父母百分之百照護下的兒童,跨到獨立自主的成年人的過渡時期,渴望脫離家庭,卻又害怕;在身體快速成長中,有許多狀況是他們自己不瞭解也無法掌控的。比如說,負責理性思考的大腦前額葉尚未完全發育完成,往往由負責情緒活動的杏仁核來掌握行為表現,因此,在理智上青少年知道打人不好,飆車、吸毒也都不好,但是杏仁核驅使他們去做,並獲得情緒上立即的滿足。
- Nov 20 Thu 2014 07:58
拜拜一定要燒香嗎?
「為什麼一個寺廟撤掉香爐與供桌,會變成報紙的頭條新聞?」A寶有點好奇。 我回答:「行天宮是台灣非常出名的寺廟,香火鼎盛,每年有六百萬名香客,許多觀光客到台灣也都會去參觀,這樣一座指標型的廟宇能帶頭宣示不燒香,實在很不容易,當然算是新聞事件了!」
- Nov 13 Thu 2014 17:40
基因改造食品可以不可以吃?
「為什麼外國對於基改食品這麼反對,台灣好像沒有特別反應?」A寶上網看著外電的報導,發現在5月24日(2014年)由美國猶他州一位家庭主婦發起的基改遊行,居然獲得54個國家,四百個城市的響應,共有幾百萬人上街頭遊行。 B寶回答:「台灣也有響應啦,只是媒體並沒有特別報導。」
- Nov 12 Wed 2014 07:49
文化部獨厚雲門舞集?
「明年四月正式啟用時,一定要記得去參觀!」 A寶看著雲門舞集淡水文化藝術中心舉辦落成祈福典禮的新聞,一邊跟大家宣告著。 B寶聽到了,唸著同一天另外一版的新聞唱反調:「立法委員在審文化部明年度總共一百多億元的預算時,強烈批評龍應台部長,認為對雲門舞集太偏愛了,給它們四千萬元補助,可是對於全台灣所有地方的表演藝術團隊總共只補助一千多萬。」
- Nov 11 Tue 2014 08:06
他山之石―「日式教養不一樣」推薦序
在以前多子多孫的時代,「老大照書養,其餘照豬養」或許是蠻寫實的描述,但是在這只生一個二個孩子的時代,每個孩子都是夫妻兩個家族共同的心肝寶貝,不容有任何閃失,因此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三姑六婆各種道聽途說的教養秘笈下,往往會把孩子的父母搞得無所適從。 總覺得在這變化迅速的時代,教養孩子已成為專業的學問,我們無法以自己成長的經驗套用在孩子身上,因此,必須多方學習以及思考,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本「日式教養不一樣」是一本可以讓我們檢視與反省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