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天(21)起,在台北醫學大學萬芳醫學中心,有將近一個月的油畫特展,由著名的雕塑及繪畫藝術家李永裕及薛幼春賢伉儷的聯展。

  幼春是荒野電影欣賞社的社長,多年來每月固定主持這個富含人文涵養的聚會,也為荒野增添許多藝術的氣氛。

  荒野成立這十多年來,我們也儘量希望『跨界』,讓各個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朋友,可以共同關心我們的環境,畢竟,自然環境是社會任何發展的基礎,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物質科學……都依附著人類身處的環境而發展。

 

  因此,荒野伙伴的組成來源,正如社會的縮影,非常多元化。

  其中,我尤其盼望從事人文與藝術的伙伴可以來當我們的理念推廣志工。

這些文化工作者,若能在電影裡、在小說裡,或者以各種藝術媒介,來傳播保護荒野,珍惜自然的觀念,那麼對一般民眾或其他有影響力的各界人士,會有潛移默化的長遠效果。

 

其實,在一百多年前從美國開始的自然保育思潮,甚至最早的「自然解說員」這個名詞,都是由學文學的人創造出來的。透過這些文人及藝術家,把大自然裡美好的事物和經驗透過生動的筆觸,感人的文字,介紹給民眾,引領了更多人去接近自然,以至於被感動後獻身於自然保育運動。

遠的國外經驗暫且不論,臺灣的保育運動從民國六、七○年代從保護紅樹林及林安泰古厝開始,一些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作家如張曉風、龍應台等人寫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然後韓韓馬以工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本書暢銷數十萬冊,號召不少民眾以保育的觀點重新看待我們的環境,也奠定了臺灣自然保育運動的基礎。

 

因此,我深深覺得,自然解說以及生態保育本身的各種知識,對一般民眾而言,並不足以引起改變他們行為的誘因,尤其在知識爆炸的現代,每天每個人都在數以千計的訊息疲勞轟炸之下,如何穿透這些訊息深植民眾腦海裡,唯有設法讓民眾懂得欣賞,從體驗中感動到他們的心,才能達到改變觀念改變行為的目的。

在此推論下,荒野的志工們在基本的生物學識之外,懂得欣賞,懂得分享就相當重要了。

  

  其實,以推廣的角度而言,在向民眾做自然解說的過程中,若能加上人文民俗相關故事,一定會讓聽眾有親切感以及印象深刻,尤其荒野強調的是整體的生態觀,因此在自然領域裏活動的所有生物,當然也包括人,產生出的整體影響,是我們在保護棲地中必須注意的一環。

 

因此,在自然觀察方面,除了鳥獸蟲魚的學習之外,能提昇到欣賞自然,甚至能夠以土地倫理的角度面對自然萬物。換句話說,從人「保護」自然,然後人與自然和平相處,到人物平等,套句通俗的說,從人定勝天到天人合一。

這樣的領悟,也正是荒野成立宗旨中所提到的「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從刻意保留下來的台灣荒野中,探知自然奧妙,領悟生命意義」。

 

至於對社會層意而言,以荒野自然解說的技巧與組織的優勢,往下接觸到兒童,讓孩子在生命的銘印期裏就能被大自然所感動。往旁擴展而言,透過社區觸角的延伸,讓民眾從愛護自己居住的環境開始,進而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

 

       這些理想,可以從自然與藝術及人文的結合當做一個起點。

  幼春.jpg

 

自然與藝術及人文的結合──李永裕及薛幼春的聯展隨想──荒野行腳系列之3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