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下班回家,聽到我那即將上國中的雙胞胎女兒在埋怨,A寶甚至說:「看來以後我我要戴面紗到圖書館了!」原來台北市圖書館將我年初出版的「教養可以這麼浪漫」選為每月一書,在所有分館明顯的地方都擺著書,作專題介紹。因為圖書館對AB寶而言,就像第二個家(也是代替安親班的地方),她們前幾天到圖書館時,看到有人邊看著書一邊在盯著她們,好像在比對書中的相片似的,害得她們很窘,想到四月全家到馬來西亞旅行,看到各處都有女生蒙著面紗,也想如法泡製,希望不會被別人認出來了。
我開玩笑地拜託她們:「這個星期六下午在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有每月一書的演講,你們要不要陪爸爸去「現身說法」,幫爸爸講一點嘛!」
難得她們姊妹倆有志一同的埋怨:「平常你老是在部落格裏洩漏我們的隱私,老師們都知道我們在家裏做了些什麼,偶爾會開我們玩笑,很糗的ㄝ!這會兒連圖書館都找得到我們相片,以後我們怎麼敢再去呢!」
不過AB寶說歸說,相信對於圖書館還是有相當感情的,就像我大學時,下課除了在社團辦公室就是在圖書館裏,後來甚至在圖書館當了三年的工讀生(想說,既然經常在圖書館混,不如順便當工讀生,還可以賺點買書錢!)
這些年從政府到民間,無不在推動閱讀運動,許多公益團體或企業號召了許多熱心的志工上山下海,學校也有很多的愛心媽媽講故事陪孩子們共讀。當然已經產生不少效果,但是我總覺得似乎少掉一個重要的環節,圖書館的角色似乎沒有充份的發揮。
不管推動學校或社會的閱讀風氣,圖書館是否有豐富的書籍以及熱情的專職管理人員,才是整個運動能否生根最關鍵的靈魂人物。很可惜的,台灣絕大部份圖書館(包括九成以上的中小學圖書館)是沒有專業的圖書館人員的。
今年上半年,台北縣圖書館幫各鄉鎮圖書館安排一系列演講,主題以「科普」為主,我因為沒有去過那些圖書館,也想去看看,所以就答應了那些演講。發現各鄉鎮縣市設備參差不齊,各館的演講場地落差也很大,有豪華到像是三、四百個座位的表演廳,也有的只是一間空教室臨時擺幾張鐵椅子,普遍來說,鄉鎮圖書館使用的人通常不太多,除了固定有不少學生來自修(讀自己帶來準備考試的書而不是圖書館的書)。
不過,畢竟還是因人而異,我就認識一些朋友,雖然在中南部的鄉鎮圖書館工作,但是憑著他們的熱情,把圖書館經營得比縣市文化中心還要熱鬧與蓬勃。這也就是我常想的,同樣職位,同樣資源,不同的人,絕對會呈現出天壤之別的效果,只看是不是熱情有心的人。不過話又說回來,無論如何要有人,才可能找到有心的人,很多圖書館連專業的人都沒有,就談不上其他的可能性了!
閱讀風氣真的要落實,要從檢視與要求我們的圖書館開始(包括學校與社區或鄉鎮圖書館),是不是有專職管理人員,而且是合格的人員,不是鄉鎮首長酬庸自己人、安差職位的人情。
每月一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