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是教師節,我想,行禮如儀的祭孔當然是免不了的,或許有些單位會辦些活動,有些學生會送卡片給老師,但是,不知道在終身學習的時代裏,我們對「老師」的認識有否改變?
很難得的,居然還有刊物記得教師節,並且做了教師節的專題,在前些日子針對「以大自然為師」來採訪(文章附在後面)。
其實,許多民眾接近自然,或者帶領著孩子到大自然裏學習,不知道大家是否清楚大自然可以給我們最大的禮物是什麼?我想,當然不會只是鳥獸蟲魚的知識而已,也不只是鍛鍊身體,放鬆心情而已,那麼,是什麼呢?
為什麼所有宗教大師悟道都是在荒野大自然裏呢?
是不是大自然可以給予我們一些無以言述的體會呢?
以大自然為師 ..(曹麗蕙..撰文)
提到台灣環保團體,不少人會聯想到「荒野保護協會」,這個長期推動台灣生態保育的綠色團體,十多年來積極帶領民眾親近大自然、守護台灣環境,尤其重視兒童的自然教育,期許留給台灣孩子美麗的山水,以及歡樂的綠色童年。
李偉文,是「荒野」成立的支柱,他的本業是牙醫師,14年來卻將大部份的心力投注在「荒野」,將「荒野」視為是實踐慈悲的道場。他說:「塑造一個NGO的平台,讓更多人可以來當義工,就是幫助他們。因為我真的看到許多『荒野』的義工夥伴,透過協助別人,而找到生命價值,讓生命成長、改變。」
站在生命的角度看待自然
是誰引領李偉文參與「荒野」,且十四年來熱情不減?答案是「荒野」的創會理事長,也是台灣生態探險家兼自然作家的徐仁修。
十五年前,李偉文在自己發起的讀書會「民生健士會」中認識了徐仁修,十分認同他與自然平等共處的理念,以及盼望將台灣原始風貌留給後代子孫享用的熱情,便號召志同道合的夥伴,在1995年共同成立「荒野保護協會」。
「有些環保團體是以『人』為本位,把大自然當作客體來研究,認為保護自然環境有利人類生存,但
「荒野」的核心概念即是「快快樂樂和自然做朋友!」李偉文表示,融入自然,和自然做朋友,就是一種平等的概念。
擁有自己的祕密花園
徐仁修開啟了一扇門,讓李偉文面對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甘願踏上環保公益領域,守護台灣環境不遺於力,而李偉文也從自然中得到慰藉。
居住新店山區「花園新城」的李偉文,以自身的經驗,建議台灣民眾都應去尋找一個屬於自己的「祕密花園」。他表示,這個花園最好是住家附近的自然場域,找到它後,要經常拜訪它,春、夏、秋、冬、白天、晚上、晴天、雨天、快樂、悲傷都去,「讓個人的生命情境與這個自然場域相聯結,那這個祕密花園對你就別具意義了!」他說:「當自己熟悉了那個自然環境,包括裡頭的每個生物、昆蟲、花鳥、樹木都會像是你的好朋友一樣,這就是自然體驗。」
「而你在祕密花園裡,能感受到寧靜,可以消除疲憊,放下俗慮,讓生命重新充電。」他認為,到大自然走走,是最無副作用的休閒,還能夠讓身心靈三方面同時提升。
準備好了,老師就會出現
李偉文受到徐仁修的啟蒙後,也從大自然中悟出一套人生的哲理。他笑道:「以自然為師,並非在大自然中尋找某一個生物當老師,而是指體會到大自然如何教我們活在當下,感受周遭。唯有如此,才能破除知識的我執,體會單純的生命本質與互動」
「而只要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會出現!」他表示,若自身準備好謙虛的態度,願意傾聽外在世界,那碰到的所有人、事、物都可以
他認為,大自然教導的「活在當下,感受周遭」,就是教大家「準備好」的心情。他分享:「很多人都是生活在他方,總在煩惱過去,想著未來,而沒有好好享受當下真實的情境,然而只有活在當下,才能專注、清楚感受到生活周遭的一切,而虛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