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開始長出牙齒後,就要開始刷牙,隨時保持口腔衛生。父母親可以在食指上纏二、三層紗布占濕後,輕輕地擦拭嬰兒的每一顆牙齒,通常在牙齒和牙床交界處和兩顆牙齒之間的區域,特別容易堆積黃色乳酪狀黏性物,它是由食物殘渣和細菌組成,稱為牙垢,要仔細地除去,不然很容易從那裏開始蛀牙。
最好在嬰幼兒吃過東西就清潔牙齒,不然至少在早餐之後以及睡覺以前要仔細清理。
孩子在四、五歲之後,就會想摸仿大人自己刷牙,這時候家長可以陪著一起刷,但是這個階段孩子沒有能力刷得好,只能當作是鼓勵孩子養成刷牙習慣的遊戲,最後還是要請家長再去檢查與幫忙刷牙。
除了刷牙之外,良好的飲食習慣,應該是嬰幼兒牙齒保健非常重要的部份了。嬰兒時如果邊睡覺邊喝含糖量高的牛奶,甚至睡覺時還含著糖水,這很容易形成奶瓶嘴,也就是上顎整排乳牙全都蛀爛掉了。
到了幼兒,如果孩子經常吃含糖高的零食,也很容易蛀牙,最好點心是採用水果或蛋白質等較營養的食物,若不得不吃甜食時,最好吃後能立刻刷牙,若不能做到,至少也要充份的漱口或再吃些水果來抑制酸的形成。
乳牙雖然會換成恒牙,但是乳牙若是因為蛀牙提早喪失也會產生許多問題,比如會改變牙弓的長度和咬合關係,也會造成發音不正確甚至被同學嘲笑而形成心理上的創傷。
家長除了在家裏自己照顧孩子的口腔衛生之外,如果能從小培養孩子與牙醫師之間的良好關係,其實是父母親對孩子終生口腔保健所能做到的最大貢獻。因為孩子是否害怕看牙醫,受家庭環境的影響非常大。以下幾點建議父母親要稍微注意一下:
一、孩子淘氣不乖時,不要拿牙科的治療來威脅。
我們會聽到有的媽媽會恐嚇孩子:「再不乖我就帶你去拔牙!」讓孩子從小就會覺得到牙科醫師那裏就像到閻王殿一樣,是接受懲罰的,等到真的需要上診所,反而因為恐懼而無法好好配合醫師的治療。
二、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不要痛了才找牙醫師。
現在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往往沒有想到要帶孩子定期檢查或做早期的治療,只有到了小孩子痛得吵吵鬧鬧或不肯吃飯才上診所。若是孩子每次都是牙痛才去找牙醫師的話,那麼他就會看到牙醫師就會聯想到痛。若是能夠定期檢查與早期治療,通常處置過程中比較不會不舒服,孩子長大後對上牙科也才不會排斥。
三、誠實對待孩子,不要隨意地承諾治療事項
家長不要在家裏對孩子說:「醫生不會給你打針。」把孩子騙到診所,若是到了診所並不是家長所說的那一回事,失信於孩子,以後再要帶他上診所,恐怕也不容易了。
良好的牙齒保健是孩子發育和全身健康的重要基礎,讓孩子養成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與飲食習慣,同時也讓孩子有良好的上牙科診所經驗,這些都是父母親的責任,只要家長稍加注意,其實不難做到。 (優幼月刊邀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