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差一點嚇得昏過去。

  教育部的藝術教育委員會通過一項提議,在藝術教育法的修正草案中,增列條文,要求高中職及大專院校的招生,都應將學生的藝術學習成就納入考量並逐步實施。

  教育部也表示,如草案通過,將另訂實施範圍與期程,把藝文成績納入大學甄選、高中職申請入學的評比。再細看報導,會有這項提案的原因是,教藝術課程的老師表示,因為藝術不列入升學評比,學生對上音樂課、美術課就不認真,老師也不受到重視,因此認為若考試會考,學生就會認真看待這門課程。

  天啊!若是順著這樣的邏輯推演,學生的品格表現不好,那考試加考品德就解決問題了嗎?

  我認為在現今中學生課業壓力非常繁重的生活裏,藝術課程非常重要,甚至拉長以整個人生來看的話,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數學或化學或物理讀得好不好其實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對於美感經驗的啟蒙,對於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絕對會是一輩子受用無窮的素養,甚至能支撐孩子們渡過青春期的情緒風暴。

  藝術能影響我們生命的主原因來自於感動,感動的產生往往是由於心靈的共嗚,這與理智知識的學習是完全不同的,若藝術課要列入升學評比,想當然在公平性的要求下,就會變成測驗題,那麼勢必會陷溺在樂理、音樂史或畫家生平中,只會離欣賞及生活情趣的陶冶這個目標越來越遠。甚至我可以想見,家長們為了孩子能把「藝術課」考高分,那麼滿街將出現藝術課的補習班,憑白增添孩子許多不必要的壓力。

  藝術課的確是很重要,尤其在這個全球化高度競爭的世界裡,每個人有形無形中都感受到時代的壓力,當孩子在真實世界受到挫折,樣樣不如人,或者考不到好學校,找不到好工作,但是若能擁有精神上的寄託時,還能在這個世界裏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這種精神上的寄託就是中學生藝術課程可以提供給孩子生命中最棒的禮物,但是只要一列入升學考試,這種機會就蕩然無存了。

  記得非常多年前,不知在那個媒體看到一篇訪問林懷民先生的報導,他曾提到一個比喻:「我願意當一個在加工出口區辛苦工作的女工,賺著微薄的薪水,住在小小的房間,只要我有喜歡聽古典音樂的興趣!」

  這段話多年來我常常想起,也常常好奇家長老師們都沒有感受到現今的孩子普遍來說壓力都很大,也都不太快樂?我們沒有辦法把孩子放在溫室裏保護一輩子,但是我們應該幫他們開一扇可以舒解壓力的窗戶,幫他們找到可以滋潤生命的活水源頭,音樂與藝術的欣賞,以及多接近大自然,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最後我想再次誠懇的呼籲,藝術教育對孩子來說真的非常重要,但是一旦變成升高中升大學的招生評比,就會變成一場噩夢。藝術老師對孩子的意義不是因為可以幫助孩子考高分,而是他將帶給孩子一輩子的影響,而課堂上的美好經驗也將令孩子一輩子懷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