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的康健雜誌,記者王梅又有關於老年後的生活的專欄報導,其中也寫了一小篇關於夏瓣生健士會的報導。(附在後面)
或許真如同林靜一所說的:「一旦越過了中年分水嶺,就會有強烈的急迫感,覺得所剩時間不多,不該老是在原地打轉,開始思考下一步何去何從。」
這是一種心情,另外一種極端是過去為生計忙碌,過了中年想慢下腳步,享受生活。
不管是那一種心情,但是對時間流逝的感懷與生命的選擇每個人一定是不一樣的,可是無論如何,人生下半場,也一定要跟老朋友一起玩耍。
能夠與一些朋友繼續玩到地老天荒,真是幸福啊!這對男生而言,一定要預先做準備。
因為大部份的男生的生活都圍繞在職場所建立的關係與朋友,因此一旦退休,往往失去所有生活的重心,一下子生趣全無,不像女生脫離職場後,很容易在各種群體中建立新的手帕之交,反而如鳥出籬,自在而快樂。
所以啊!男生當要警惕,及早尋找與建立老伴們吧!
夏瓣生俱樂部
-下半生還要玩
美國做過統計,二次大戰後出生的嬰兒潮47~65歲的族群總數超過7600萬人,並已屆臨退休。換言之,為數龐大的「老人預備隊」陸續進場中。
《時代雜誌》分析,戰後嬰兒潮比起他們父母輩最大的不同,這一代很多都是高教育、高收入,具有良好的社經地位,自我認同度較高。此外,對於退休後的人生規劃,也普遍比上一代更有想法。
在台灣也不例外,很多戰後出生的四、五年級生開始為退休生涯做準備。包括環保醫師作家李偉文、金融業出身的羅綸有、劉倫凱,科技背景的林靜一、吳競雄,以及從事木業的林淵博等人,號召同好組成「夏瓣生(下半生)俱樂部」,推出宣言「一生玩不夠」,已得到百人響應。
現任會長劉倫凱把話題拉到20年前,當這群人還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經常聚在一起遊山、玩水、談音樂、聊電影,後來李偉文和一群夥伴積極投身台灣自然生態保育運動,其他夥伴則忙於事業和家庭,逐漸疏於聯絡。
20年後,當大夥步入中年,有人則已年過半百,有機會重新聚在一起,不免感嘆,雖然在各方面都穩定了,打下不錯的基礎,但好像也犧牲了某部份自我,產生失落感。
於是,他們開始認真思考,人生的下半場究竟要怎麼玩?一旦盡了該有的責任,總該為自己做些什麼吧?
「『老』的確是個關鍵,」5年2班的林靜一道出中年心事,一旦越過了中年分水嶺,就會有強烈的急迫感,覺得所剩時間不多,不該老是在原地打轉,開始思考下一步何去何從。
同為5年級生的林淵博有感而發,上一代為了生存而打拚,等到退休後卻找不到一起玩樂的同伴,也不知道有哪些管道,況且要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並不容易,「退休是需要學習的,但學校教育從來不教。」林淵博反對退休後去住老人院,因為老人院大多暮氣沈沈,應該走入人群去吸收年輕的朝氣。
簡單說,夏瓣生俱樂部就是一群玩不夠的中年人,決定挽起袖子自力救濟的互助團體。這個俱樂部沒有入會儀式、入會資格,也不收費用,堅持人生一定要玩得理直氣壯,並且帶著一家老小一起玩,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老伴團體千萬不能有一大塊的框框條條,一旦變成只有少數人的封閉組織,不如關起門來打麻將,」林淵博說得很坦白。
他們常聚會交換玩樂心得,天馬行空一起作夢,不論大小新鮮事都想放手一搏。
曾當過刑警與復康巴士駕駛的林淵博,2010年與林靜一合作拍了一部素人電影《離婚,要不要》,最近剛考上導遊執照,想親身體驗當導遊的滋味。
林靜一白天忙著應付生意上的客戶,同時正積極籌拍下一部電影,劇本已接近完稿階段。熱愛海上帆船活動的吳競雄,計劃去挑戰更艱鉅的遠洋任務。玩射箭的柯典一,揚言要去參加奧運比賽,最近又迷上木工手藝…..。
深夜11點,一群人毫無睡意,擠在吳競雄夫婦不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