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誠如作者所說的,這本書不是教導上班族或年輕人如何在職場上成功或獲得升遷的操作手冊,而是透過她豐富的工作歷練,協助困惑的現代人思考人生的書。

雖然我們每天醒著的大部分時間,我們一生絕大部分的日子都耗費在工作上,我們的情緒,痛苦悲傷或恐懼或焦慮,也時時被工作所左右,但是,我們又從很多過來人的經驗了解,人生真正的幸福感不是來自於我們的職位有多高,我們賺了多少錢,因為我們看到太多位高權重,日進斗金的職場優勝者活得很不快樂,甚至必須每天吃安眠藥才能入睡,那麼什麼樣的追求才能使我們獲得幸福呢?

我同意作者的觀點,不該只是談我們的職業生涯,而是要談我們的人生。我自己也常跟年輕朋友聊到,與其談生涯規劃,不如思考自己想做什麼樣的人。

從小我們的父母師長不斷地耳提面命,告訴我們要用功讀書,考試高分才能上好學校,讀好學校才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能幸福快樂。考試要高分,就是要訓練自己能夠很快寫出標準答案,多年訓練下來,不知不覺養成我們看待世界的方法――以為世界上什麼事情都有標準答案。

可是我們卻忘了,考試的確是有標準答案,但是人生並沒有標準答案,並不一定因為你賺了多少錢就會快樂,職業多高就會幸福,或是對社會多有貢獻人生才有意義。

我們自己幸不幸福,快不快樂,人生有沒有意義,跟那些可以量化的數字一點關係也沒有,那麼,究竟如何我們才會覺得真正的幸福呢?

曾有大規模的研究與調查發現,一個人幸福感的真正來源在於他能不能把時間花在自己在乎或自己看重的事情上。人類的渴望與追求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財富、名聲、地位和權力,第二類是朋友、家庭、事業或志業,第三類是知識、藝術、大自然或宗教。

每個人在乎的東西都不一樣,不見得有什麼是非對錯或價值高低的認定,每個人就是不一樣,當我們能把自己的時間儘量投注在自己看重的事物上,就會覺得幸福快樂。

而且當我們能把時間花在自己在乎的東西上時,就會展現出非凡的熱情,那麼也將會在這個高度競爭的時代中,發光發熱。

據說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臨終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它發光。」

拋開恐懼,大膽起步走,人生是一場豐富的饗宴,值得我們痛痛快快大玩一場,生命要活得精采,跟是否賺大錢開創大事業沒有關係,只在於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得淋漓盡致,不虛此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ow0917 的頭像
    sow0917

    sow0917的部落格

    sow09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