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幾年前我學開車是乖乖到駕訓場找教練學,有時候有事必須跟教練調時間,注意到他同時指導的三十多位學員居然只有我一個男生,就很好奇,也就特地觀察駕訓場的學員,果然八、九成都是女生,不免訝異,男生都到那裏去了?難道他們都不用到駕訓場練習就可以考上駕照?
自從有這個困惑後,我就開始注意在其他公眾場所出沒的男生或女生比例,也常常問經營旅行社或擔任導遊的朋友:「你們帶團出國旅行的單身男生多還是單身女生多?」
三十幾年前我學開車是乖乖到駕訓場找教練學,有時候有事必須跟教練調時間,注意到他同時指導的三十多位學員居然只有我一個男生,就很好奇,也就特地觀察駕訓場的學員,果然八、九成都是女生,不免訝異,男生都到那裏去了?難道他們都不用到駕訓場練習就可以考上駕照?
自從有這個困惑後,我就開始注意在其他公眾場所出沒的男生或女生比例,也常常問經營旅行社或擔任導遊的朋友:「你們帶團出國旅行的單身男生多還是單身女生多?」
「學問乃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會心人商量得之之事。」
這是雖然圍城的作者錢鍾書提到有關讀書作學問時的描述。但是,我總覺得,閱讀這件事不管是獨自一人,或與二、三會心人,甚至與更多朋友一起討論與分享,都各自有不同的樂趣。
「當你回顧一生時,它看似規劃好的劇情,當你身歷其境時,卻是一團亂,只是一個接一個而來的意外,事後你再回顧時,卻是完美的。因此,如果你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事情便會如你所願,因為那是從未有人走過,正因為沒有前例可循,所以發生的每件事都是令人驚訝而適時的。真正的祝福,往往以痛苦、失落,和失望出現,我們需耐心等待,不久就會看到它真正的面貌。」-哲學家.叔本華
我一直很好奇,也很懷疑,當媒體或雜誌在採訪所謂成功人士時,那些人所說的奮鬥歷程或從小立志向上百折不悔的勇氣,到底有幾分是當年真正的情境?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恰逢陽曆二月十四日,是西方的情人節,雖然天氣又濕又冷,但是相信天下有情人不會錯過節日來表達情意的機會,就像是自古以來華人情侶不會錯過元宵節一樣。
沒錯,西方的情人節是二月十四日,但是華人的情人節不是七夕,而是元宵節。
昨天新聞報導說馬祖的氣溫攝氏三度,讓我又想起戒嚴時代在馬祖服役的日子。
記得我們的裝備除了冬天的夾克之外,還有一件防寒大衣,樣子與日前看外電北韓軍人所穿的那種及膝的大棉袍很像(比冬季奧運開幕式中華隊所穿的大衣還好看些)。
我怕冷。
有人會說,怕冷就多穿點衣服就是了,總比熱得黏黏膩膩來得好。的確,年輕時遇到太冷,除了多穿點衣服,往往撐一下也就過了,可是這幾年只要冬天,平均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時間處在打噴涕流鼻水的過敏狀態,而且這是穿再多衣服也仍舊會發生的,形成很大的困擾。
或許我們才剛揮手道別,或許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面,彼此只是在電子符號的流轉中交集,可是連俗語都說同船共渡,甚至擦肩而過,都是蘊含多少的難得因緣,那麼,能在真實又虛擬的網路上彼此問候,也算是難得的緣份了吧?
每到這種歲末年初,總會想起辛棄疾的詞:
許多花都在想要開什麼顏色的花,只有一朵花一直在想要如何開最漂亮的花,結果隔天只有那朵花沒開。
這是鹿橋的「人子」這本書裏的故事,幾十年前看過後,一直忘不了。每當面對新的挑戰時,總會想起這個故事,勉勵自己不要以還沒有準備好來讓自己當作逃避的藉口,正如李安導演拍的「飲食男女」電影裏講的一句話:「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直到人們有勇氣讓海岸線消失在視界之中,才能發現新陸地。-法.文學家.紀德
這幾年流行兩個詞語,一個鼓勵年輕人「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強調冒險與探索的重要性,另外一個詞從藝術界擴散到一般的企業到社會各界,大家開始看見「跨界」的重要性,因為在變化莫測典範轉移迅速的時代,唯有不斷跨界的人,或許會帶來比較多的創新,在這個競爭劇烈的時代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