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是紀錄片也不是劇情片
諾曼是一位真實存在的人,出生在落磯山谷中,在這充滿原始生命力的荒野中,悠遊地生活了五十年,他也是目前全世界還用傳統方法捕獵野生物為生的少數獵人之一。
這部影片紀錄了他在地球最北端這個地區一整年的生活,在很少的對白中幾乎全是他對著他的哈士奇狗講話,還有一些他與印地安籍妻子妮絲嘉兩人的日常家居,在真實生活裏,離他最近的建築物有
整部影片拍攝得像是國家地理頻道的精彩紀錄片一樣,有著美麗壯闊的景觀,北方大形動物如麓鹿、大灰熊以及河狸、狼獾、貂等獵人誘捕的動物,非常生動精彩的真實紀錄。尤其半夜極地曠野一頂孤帳,野狼環伺嗷叫聲中,極光在夜空中舞動著,真是非常震憾人。可是,這又不單純是獵人生活的紀錄片,導演把諾曼生活中曾面臨的挑戰與事件,還有他與狗兒們的精彩冒險經歷,像生動的劇情片一樣,很有張力的融入在這絕美的風景中。
(二)與自然合一的獵人
諾曼和他養的狗吃獵捕來的動物和魚,他的小屋、獨木舟、雪橇,全是自己用森林裏的木材做的,使用的毛革是他太太妮絲嘉用古老的方法鞣製、煙薰,在攝氏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天,他獵捕河狸、貂、山貓、狼獾的皮毛,然後春天時到四、五天路程之外的小鎮換取彈藥、麵粉、火柴等日常用品。
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樣的環境不適合人住,他們夫妻倆卻自在地過著遺世獨立的生活,因為他們喜歡這裏的原始、自然,而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過日子,他不僅讚歎大自然,更覺得是它的一部份,他可以辨認出每一種聲音,領略每一個徵兆,每一個變動。
令人感動的是,諾曼每次獵殺動物後,都會向著已死亡的動物屍體講話,告訴牠原因,向牠說明將怎麼處理牠的皮和肉,不是為了請求原諒,而是感謝。在影片中透過諾曼的獨白,將傳統獵人在自然生態食物鏈的角色也做了一番說明:「我捕殺動物,並不會傷害大自然的物種,因為人類在其間也扮演著某種角色,能夠協助維持生態平衡,只要我們像動物般只取自己存活所需,不貪婪屠殺,因為獵人獵取的少量動物,反而有助於平衡物種數量,獵人帶走物種中的弱者,防止物種間過於激烈的數量消長,反而促進物種的繁衍。」
的確,當某個物種的天敵因故消失的話,比如森林裏的狼或草原上獅子,那麼食物鏈中原先被吃的羊或鹿就會大量繁殖,可是一方面草地與植物有限,另一方面不好的基因沒有被淘汰(通常被捕捉到的羊或鹿都是老弱或有病的),因此幾個整個族群也越來越不健康,最後甚至會滅絕,不然就是數量降到比有捕獵者存在時還要少。
(三)傳統獵人的消失
從影片一開始,就陸續有一些蛛絲馬跡透露這一年可能是他最後一年當獵人,往後他必須回到城鎮找工作謀生,因為伐木公司一步一步越來越深入山區,一次砍伐數百英畝林地,不放過任何一棵樹,因此諾曼打獵的區域動物越來越少,已經入不敷出。
其實像這樣的場景在全世界各個地方不斷上演著。我們回溯,在市場全球化之前,在地方經濟的時代裏,自然資源和當地使用者之間的回饋,感受十分直接,以一種「物以稀為貴」的消費機制,維持著動態平衡。但是一旦市場已超越當地,擴展到全國,乃至於全世界,形成大企業以全球觀點來控制生產與銷售時,維持一個小區域地方的生態平衡回饋機制就喪失掉了。最後的獵人,漁夫或地方性的伐木工人只是數不盡的例子之一。
比如跨國伐木業者會在全世界找最便宜的生產地,在選定砍伐地點時,短期內當然會創造當地大量的就業人口,較好的收入,可是一旦把當地全部的樹木砍光之後,跨國企業就轉移到下一個國家,下一個便宜的產地,原先的伐木工人當然就失業了,而且這一失業就永久失業而且造成生存上的困難,因為當地的生態系與自然資源完全被「消耗殆盡」了,這就是成語裏講的「竭澤而漁」,地區的老百姓與產業就被當作「柴薪」燃料般使用,以支撐資本主義全球化形成的市場低價競爭。
(四)問題的解答在那裏?
我們必須誠實地說:沒有簡單的答案。
全球化的趨勢也是一條不歸路,短期之內似乎不可能再走回以前所謂「部落文化」般的關稅壁壘。
或許我們可以重新思考,那些東西適合全球化,那些最好能夠保護地方的完整性。比如說,自由經濟的全球化勢必要接受一些管制與規範,不能以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來壟斷市場。
因為若沒有規範,經濟力量一定會愈來愈集中在少數大企業手中,使他們儼然成為「私人政府」,對真正的政府有很大的影響力。那麼原本為平衡政府獨斷力量而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反過來和政府聯手,形成了新的獨裁力量,和真正的民主真諦背道而馳,儘管它打的名號是自由開放與民主。
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
我們的敵人或許就是我們自已,或許問題的癥結就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在經過十多年,每天至少都固定花幾個小時當義工之後,我深深體會到,環境運動的真正敵人是我們自已,是我們自已內心的貪婪,為了物質享受捨不得改變生活方式;是我們的懶惰,只想抄捷徑搶短線,找最容易的路走;是我們偏狹的心,無法彎下腰傾聽大地的心,傾聽別人的心,不願更寬容更柔軟地看待所有不同的意見。
從這部優美又壯闊的影片中,我們或許可以從最後的獵人的日常生活與生命態度中有些體會,並且重新省視我們在城市中的生活習慣。
留言列表